丹巴嘉绒藏族弦子音乐概述

时间:2022-10-22 10:52:45

丹巴嘉绒藏族弦子音乐概述

摘 要:丹巴嘉绒藏族弦子是深受嘉绒人民喜爱的一种歌舞形式,它旋律优美动听、唱词朴素、舞步随意轻松,最能体现嘉绒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本文从嘉绒弦子音乐的旋法特征、节奏节拍、调式调性、曲式结构入手,更加深入地了解嘉绒弦子这种“草根艺术”艺术特征。

关键词:嘉绒藏族;弦子;音乐特征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110-02

弦子,藏语称之为“谐”,是风行于整个藏区的一种歌舞艺术形式,由于其通常使用弦胡进行伴奏,因此汉语称之为“弦子”。弦子遍布于藏区的各个角落,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歌舞风格,甘孜州丹巴县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孕育出浓郁嘉绒风情的弦子歌舞,体现了当地民众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歌舞文化,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一、嘉绒弦子的音乐特征

嘉绒弦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舞步随意,在丹巴是与锅庄并驾齐驱的数量庞大的一类歌舞形式。

(一)旋法

藏族的“弦子”歌舞艺术因使用弦胡伴奏而得名。表演时由数名男子持弦胡在队前演奏领舞,其余舞者则和他们一起边歌边舞。由于舞步的限制,使得拉奏者不易换把,因而弦子音乐大多音域较窄,旋律线条平稳。例:《申经嘎如蒙》

歌词大意:正月大家都在耍狮灯,我们有很多灯笼要亮起来,狮子要舞起来,来庆祝佳节。

(二)节奏节拍

嘉绒的弦子音乐以四二、四四拍居多,藏族歌舞中最为常见的节奏就是四二拍,它简洁、明快,符合藏族歌舞的律动特点。例:《沙巴克龙》

歌词大意:你从那方过来,我从这方过来,我们相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多快乐!

1.调式调性

嘉绒的弦子以五声调式多见,除此之外,六声调式、七声调式也不少见,像上例的《申经嘎如蒙》在原本的七声调式中还加入了变徵。在五声调式中,以徵、商调式居多,羽调式次之。

2.曲式结构

传统的弦子分为器乐部分和歌唱部分。近些年由于电声器材的兴起,器乐部分逐渐被电声器材代替,在丹巴各村寨的弦子舞中几乎已经看不到弦胡的身影。弦子通常速度稍快,且舞步较随意,歌词生活化,情感化。弦子常见的曲式结构有二句式、三句式和四句式,以二句式最为常见。

二、嘉绒弦子的社会功能

(一)娱乐

弦子起源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在环境恶劣、经济文化落后的藏区,集体劳动是战胜大自然灾害、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在集体劳作中,因为各种原因,滋生了弦子这门歌舞艺术,并逐渐从生产中过渡到生活中,成为藏族人民重要的娱乐方式。弦子歌舞因为音乐情绪轻快,舞步随意,颇具大众化特点因而深得藏族人民喜爱。如今,这种娱乐方式任然是嘉绒人民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每当有重大节目或闲暇时间,人们都会聚集在一起,无论人多人少,都会拉起弦胡跳起弦子,抒发心中的情怀,缓解劳动的疲惫。

(二)民俗仪式

嘉绒藏族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不少不同意义、不同形式的仪式活动,弦子作为民间一种轻松、随意的仪式活动,常在各种民俗节日、聚会、婚嫁中普及。在丹巴的各大乡镇,每逢时令佳节、开张营业、兴土木、贺宴祝寿等等日常活动中都会有弦子舞的表演。久而久之,弦子无成为了嘉绒人民世俗仪式中的重要成分。

(三)交际

弦子在藏族歌舞艺术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大家聚在一起跳弦子和锅庄就是藏族人民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丹巴部分乡镇人员居住分散,平日里大家各忙各的,除了距离较近的几家人,很少有所来往,只有在重大节日时,大家才会聚在一起跳锅庄或弦子,联络感情,因此,跳弦子也是嘉绒藏族人民的一种交际方式。

(四)健身

随着全国城镇化脚步的加强,甘孜州各地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超市、步行街、广场应有尽有,以往在宽阔草地上举办的弦子锅庄晚会逐渐进入城市,每天的早上和傍晚都可以看到一群群男女老少在丹巴文化广场跳着一支支弦子或锅庄,在城市里,弦子的主要功能已发生转变,丹巴人用自己的民族歌舞来强身健体,既传承了文化又强健了身体,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嘉绒弦子的传承方式

(一)传统传承方式

据中路乡的康高初大婶说,她们小的时候因为娱乐方式单一,村子里每逢大小节日都会举办弦子和锅庄晚会,全村人围着火堆跳着弦子和锅庄,自己原本也不会,是跟着长辈的脚步、听着长辈的唱腔,一步一步、一字一句逐渐学会的。可见,在村子里弦子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其传承方式主要为口传心授。

(二)新生传承方式

1.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传承

随着丹巴县城镇化进程,嘉绒人民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弦子的各种功用逐渐被其他方式所取代,特别是在年轻一代,大部分在外地打工,受汉区经济文化的影响,与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距离已越来越远。丹巴县政府对此非常重视,为了使当地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县政府采取了各种手段,诸如:每年举办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定期举办各村寨弦子锅庄大赛、派人下到各乡镇录制学习各种特色民族艺术形式等等,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实行分步挖掘、整理、汇编工作,逐年增加人力、物力,加强保护、传承力度,现今,具有代表性的两本书《丹巴风情拾遗》和《丹巴嘉绒之韵》已经出版,为丹巴嘉绒优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出了贡献。

2.商业演出

藏族的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不仅仅是在藏区,即使在汉族聚居地,藏族的歌舞艺术都很受欢迎,从而一波以商业营运为目的的演绎团体股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如:美人谷艺术团等。从婚丧嫁娶、寿宴、开业庆典、朋友聚会乃至县政府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都会出现商业艺术团的身影,他们精湛的演技和高度的团队精神受到了大家的喜爱,不仅传承了传统的嘉绒藏族歌舞形式,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二度创编,即取悦了中老年人又迎合了年轻人的口味。

3.作为健身运动被传承

老百姓中流传着一句口头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什么时候,健康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繁忙的生活方式使不少人出现了亚健康,过早的换上了各种职业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等。大城市里各种健身房应运而生,而在丹巴,人民最爱的健身方式还是在文化体育广场跳弦子或锅庄。弦子是一种集体舞蹈,弦子旋律欢快,朗朗上口,舞蹈动作简单、极易上手,又是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来的艺术瑰宝,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非常喜爱。晚饭后,忙碌了一天的人民聚在文化广场跳跳弦子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文化,何乐而不为呢?

弦子是具有大众气息的藏族民间歌舞形式,它优美的旋律、轻松随意的舞步深得藏族人民的喜爱,嘉绒弦子的音乐和舞步特征充分体现了嘉绒人民的审美情趣,是嘉绒人民用智慧创造的灿烂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的日益重视,嘉绒弦子这一艺术奇葩将会成为民族艺术中的一棵长青树!

作者简介:

江 影(1979-),女,汉族,四川绵竹人,大学本科,文学学士,现任教于四川省甘孜州四川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康巴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及钢琴教学。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12年科研文科一般项目―《甘孜州丹巴县嘉绒藏族音乐研究》的成果之一(编号12SB071)。

上一篇:钢琴演奏技术训练及心理调节分析 下一篇:对民乐崛起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