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创新

时间:2022-10-22 10:14:25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创新

[摘要]为了搞好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对数学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几个方面作出思考。

[关键词]数学语言 创新能力 心理素质

在新课改理念下,要不断探索高中数学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和谐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学生的数学语言培养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新课程的学习和教学的深入,培养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一、和谐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教师和学生是师生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以真诚互信、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宽容赏识、沟通交流、愉悦合作、教学相长等为主要特征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离不开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一)更新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和师生观

教师的最大价值将在于: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教师要成为“学习的专家”,而不是专业学科的专家;要用“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武装自己;用自身丰富的学习方法学、信息学的素养和人格魅力等吸引、引导学生,使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更具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内涵。

(二)确立教育为学习服务、以学生为本的观念

把“教育的对象”变成“服务的对象”,这是教育观念的一个根本性转变。现代社会中,教育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于学习者个人,更强调“以学生为本”这一教学观。以学生为本,一般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尊重、关爱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随着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教师将由管理者,“知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指导者,同时又是学习者。数学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发现型教学代替再现型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从而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与学生形成平等、民主、开放的和谐师生关系。

二、数学语言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数学素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中,许多教师注重在教学中抓住改革的核心,把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索创新的新理念落实在课堂上。而我在教学中感觉到数学语言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语言对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数学语言的水平是反映一个学生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

(一)新课程标准的特征和要求

新《课标》关于教学过程的基本理念是“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二)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实施过程中语言掌握的重要性

1、掌握数学语言,有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在各种能力中,逻辑思维能力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掌握数学语言,有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数学语言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语言对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严谨、准确是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与批判性的“良方”;清晰、准确、精炼对培养思维的独立性与深刻性有特效。

2、数学语言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各种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等无不是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述的。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是数学语言的内涵,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掌握数学语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语言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在数学教学中,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努力开拓学生视野,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让学生乐于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促成创新成果产生的前提和保证。在授课时,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一味的传授知识,自己唱“独角戏”,应当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才能激起学生创新思想的火花,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让他们在愉快的心境中获得新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鼓励他们多动脑筋,从各个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提出疑难问题。

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能消除学生提出问题的疑虑、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善于提出自己的疑惑的,也是能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教师不顾学生对某一问题懂不懂,一味的讲,是对学生的能力缺乏正确的估计,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压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学生就会广开思路,多方思考。

(三)悉心指导,让学生运用多种想象和联想

“联想是从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能力,是侧向思维的一种形式”,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类比联想、因果联想等联想形式,让学生打开思路,使思维向纵、横、逆等多向扩散,便单向的直线思维为多向的辐射思维,从而有可能创造出新的思想来。

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办好教育的当务之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途径。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其耐挫能力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从幼稚走向成熟,他们的心理容易动荡,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阻碍和困难时,极易产生一种焦虑、紧张、沮丧、失意的情绪。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必须通过引导、评价激励和兴趣激发,帮助其树立自信,使他们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介绍陈景润、牛顿等大数学家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故事,使学生明白,没有挫折的考验,就没有不屈的人格,挫折和不幸是强者的进步阶梯,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其耐挫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一个个是温室里弱不禁风的小花朵,任性、孤僻、大都不善于与人合作,更是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特别强调集体的作用,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学生的学习成功总是同其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浓厚的兴趣、正确的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联系在一起。学科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数学教育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适时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拥有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品质。

新课程改革,教师是主力军,课堂是主阵地,学生持续发展是目标。“创新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一教学模式的研究作为改变教师教学理念、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起步,指引教师不断地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想、新方法,进而对课堂教学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涂荣豹,宁连华,论数学活动的过程知识[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上一篇:浅析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情感教育 下一篇: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探究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