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22 07:25:17

浅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内容的更新、课堂模式的转换、教学方式的改善,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的小学语文教育重教材、轻实践,重内容、轻活动,重书本、轻阅读,因此,要加强学校、教师对于小学高段阅读教学方式的重视,并探讨了相应的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一、培养阅读兴趣,引导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自主完成阅读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找到恰当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全程阅读,指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享体会―再发现问题”,同时,要结合生活实际,针对课文重点问题进行分析,用心感受作者的情感,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寻找恰当方法,强化阅读能力

拥有恰当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边阅读边思考,引导学生寻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强化他们的阅读能力。具体的方法如下:

1.阅读文本,找好切入点

教师要让学生学得扎实,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把教材“吃透”,在阅读过程中要明确文章主旨,挖掘教材的精髓,研究文章的关键词句,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

2.读通文章,发表独特见解

小学高段的学生对于字词的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与读者进行交流是更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以及表达感情的方式。

3.研究背景,发展阅读能力

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章表面,要反复阅读,深入发掘出文章写作的背景,让主人公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贴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积累,逐渐强化阅读能力。

三、养成良好习惯,分享阅读喜悦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不断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养成阅读习惯。学生在学习文章时,要带着问题去阅读,积极思考,努力解决问题,进而提升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个性,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感受阅读的喜悦。

小学的阅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培养情感,要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不断学习,为下一步的提升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方海玲.刍议如何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1(26).

(作者单位 河南省光山县第三完全小学)

上一篇:如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效交流 下一篇:英语课堂呼唤“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