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10-22 06:33:20

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摘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保障受教育者能够在教育活动中享有公平待遇的前提条件。为推动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文章阐述了所在地区的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对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突破路径;教育信息化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国家在2012年所下发的文件《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也作了明确指示[1]。教育资源是否均等是决定义务教育能否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不均等的师资水平、教学条件、教学质量,造就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及难点问题。双桥区自2012年以来不断探索均衡发展模式,为缩小区域义务教育资源差距做出了不懈努力,以期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一、背景与成因: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入学儿童持续减少,部分学校生源不足,教师自然减员,当入学高峰到来时,师资配备明显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大规模对学校进行了改造、撤并,学校建设和城市发展不同步,学校建设推进缓慢,学校布局出现空档。外来务工、经商及外县区人口向市区迁移,市区中小学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偏远学校和教学点出现生源流失的情况。

(一)市区学校,特别是传统重点校的学生持续增加,学校压力加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经商及外县区人口向市区迁移,市区小学迎来了入学高峰,近几年小学每年以在校生1000人左右的速度递增,截止2016年在校小学生达到近5000人,不久双桥也将迎来初中的入学高峰。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入学儿童人数较为稳定,但由于历史上重点校建设政策导致了目前小学和初中办学水平、办学力量的不均衡。近些年,优质学校呈现出“超大规模”“超大班额”的现象,优质校每班学生数多达80人,农村及薄弱校生源不足,每班10多人,教育压力很大。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孩子从小就能得到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面对适龄儿童不断增加和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教育经费,合理分配师资和教育资源,成为了当前的首要任务。

(二)农村学校和教学点教师结构性缺编有所缓解,优秀教师资源依然短缺

近年来,尽管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硬件设施大幅改善,但是教育软件资源发展滞后情况依然存在。目前全区拥有22所农村小学和村级教学点,学生4000人,教师453人。为解决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层等师资问题,2014年农村学校采取了公开招聘教师的方式,近两年向农村学校补充新教师170多人,占教师总数的37.61%。但农村原生优秀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少,补充困难又容易流失,在教育质量上与市区校差距仍然很大。优质师资短缺是薄弱农村学校面临的问题,也是制约其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二、探索与创新: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调查显示,双桥紧紧围绕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探索了一条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径。

(一)完善生源均衡分配,确保就近入学

从2015年招生开始,严禁跨学区招生、自主违规招生、考试“掐尖”招生;严格按规定的招生轨制、班额和学区(学校)范围招生,严格按政策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坚决禁止择校、跨区域招生,控制热点校招生数,逐步减小市区小学班容量。

(二)通过逐步打破学校界限,使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

1.灵活走教,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作用。最早试点的双峰寺中心校“走教”经验值得借鉴,该模式具体是:学生上午和下午分别在A学校和B学校上课。同时,为了保证师资力量,各镇中心校所属各小学的体、音、美、计算机等学科教师应在不同学校间走动任课。2.结对帮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现有的特级教师、省市名师及骨干教师名额有限,将其与市级以上名师、骨干教师搭对子,为区域均衡、共同发展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名师、骨干教师要与中小学分层分类结对,在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支持下完成集中备课、共同教研、走动教学等工作,以此实现“结对帮扶”,发挥最大效用。

(三)创新办学模式,合理整合资源,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

根据区域义务教育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创新均衡发展模式。1.双桥教育生命共同体模式。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不同学段之间,存在“教育生命共同体”,这种以各初中为核心,以为其提供生源的小学为依托所建立起的“教育生命共同体”关系颇深。区域内初中教学质量高,小学毕业自然就近上初中,如果区域内初中教学质量差,小学招生随之也会出现问题。同样,小学的教学质量差,会造成学生流失,也会使初中丧失生源。2.一体化管理模式。优质校与薄弱校合并,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效用,可以将优质中学与薄弱中学所拥有的优势整合应用。在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方面两校统一,实践中有效消减初中的“择校热”。3.小学学校联盟模式。区内一所优质学校与一所或几所薄弱学校实行捆绑,组成紧密联系的“联合体”,以此管理机制,让薄弱学校的办学经验增加,使其管理理念得到更新。在学校联盟内实现教师合理流动,教育资源有效共享,全面提升薄弱校或新建校的教育质量。

三、思考与展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的重点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3]。双桥区紧紧围绕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加快推进区域内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学校合理布局,促进教育硬件资源均衡分配;严格招生秩序、学籍管理,确保就近入学落到实处;创新办学模式,合理整合资源,促进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同时也应看到,教育资源量的均衡与教育质量的均衡是两个重要的方面,从量的均衡到质的均衡,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4]。网络信息技术助力均衡发展,可以在两个方面提供支持。一是提供丰富的信息化教学工具,支持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可以作为工具或手段来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另一个是网络信息技术构建出虚拟的教育时空,打破了传统班级的界限,延伸了学校教学的空间,甚至重构了义务教育的体系,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5]。若要提升薄弱校(特别是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提升教育的信息化,这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综上所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界一直非常关注的课题,在起点相对不公的背景下,要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结果的相对公平,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面对此困境,只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才能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EB/OL].(2012-09-05)[2017-03-07].

[2]曾新.学校布局调整后县域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状况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159-166.

[3]李克军,刘憬遐.河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及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75-7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2-07-29)[2017-03-29].

[5]张国林.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作者:杨继武 王磊 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承德市水泉沟中心校

上一篇:压力容器焊接质量控制研究 下一篇:心理教育训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