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合作前景广阔

时间:2022-10-22 06:32:09

亚洲金融合作前景广阔

亚洲金融合作经历了以资本输出为导向、日美共同主导和单边提供资金的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开行),以及以危机驱动为特征、多边共同参与的清迈倡议等两个阶段。近年来中国从配合参与者向引领塑造者转变,亚洲金融合作迎来了大国引领发展导向、区域自主的新时期,主要表现为“一带一路”战略下的金融支持、人民币区域化和货币合作以及倡议成立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等方面。

进展与难点

迄今为止,亚洲金融合作已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966年成立的亚洲开发银行。它是面向亚太地区的区域性政府间的金融开发机构,建立时有34个成员国,目前增至67个成员国,其中亚太地区国家48个,主要任务是为亚太地区发展中成员国筹集与提供资金,希望通过发展援助帮助成员国消除贫困,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日本一直是亚开行的最大股东和主要资金来源,以亚开行为管道吸纳国内巨额剩余资本投入到急需资金的亚太国家,早期贷款对象主要是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韩国和菲律宾等日本重要的经贸伙伴。这一阶段的亚洲金融合作,还是日本一家独大,单边提供资金,其他成员国都是资金接受方,基本上没有话语权,因而是以资本输出为导向的、不完整和不对等的金融合作。

亚洲金融风暴带动了第二阶段的亚洲区域金融合作,清迈倡议应运而生。为应对金融危机,2000年5月东盟和中、日、韩三国(“10+3”)的财长们决定设立清迈倡议,在建立双边货币互换、资本流动监测机制、完善区域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制以及进行人员培圳展开合作。清迈倡议是亚洲地区第一个区域流动性救助机制,是各国在平等磋商基础上为应对金融动荡而展开的多边联合行动,对深化亚洲金融合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清迈倡议的核心内容是“10+3”双边货币互换,累积金额一度达到800亿美元,但从未被使用过,部分原因是由于90%的额度动用要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贷款条件挂钩。2007年5月在“10+3”日本京都财长会议上,各方一致同意通过建立自我管理的外汇储备库,即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或财政部分别拿出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建立区域储备基金,在危机发生时集中使用,协助发生危机国家应对国际收支和短期流动性困难。这项行动改变了清迈倡议的双边性质,开始向多边机制发展。

这一阶段的亚洲金融合作,还包括在发展亚洲金融市场方面提出多种倡议,特别是2003年“10+3”提出建立亚洲债券市场倡议(ABMI),并立即付诸实施,当年由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EMEAP)牵头成立亚洲债券基金一期(ABF1),总金额为10亿美元,这是各国连手发展区域债券市场的首次行动,但资金只能用于投资EMEAP经济体中和准发行体发行的美元债券。2005年6月EMEAP推出亚洲债券基金二期(ABF2),总金额倍增至20亿美元,向私人部门开放,投资方向由和准美元债券扩展到和准本币债券。

全球金融海啸使以应对金融危机为导向的亚洲金融合作得到深化。2008年“10+3”财长会议通过了亚洲债券市场动议新路线图,重点是推动各经济体加快发展各自的本币结算债券市场。2010年“10+3”财长会议创建了宏观经济监测机构――亚洲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负责监测本地区及成员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系统运行情况,对风险进行预警。

然而,扩展后的清迈倡议后来并没有被真正动用过,如2009年韩国遭遇资本外流冲击时,宁愿选择向美联储申请援助,也没有寻求启动清迈倡议。与此同时,亚洲汇率机制和货币合作也是停滞不前,尽管2005年亚开行曾提出亚洲货币单位(ACU)的倡议,但由于参加国无法取得共识,亚开行将原定2006年5月启动ACU的计划无限期延后。

亚洲金融合作之所以进展缓慢,一方面,因为亚洲对外贸易的最终需求70%左右依赖欧美市场,加上区域内金融市场在规模、深度、效率和流动性等方面与欧美存在很大差距,大量储蓄不能直接转化为投资,而是投向美国等区域外金融市场,形成对美元和美国金融市场的高度依赖。另一方面,虽然亚洲经济体在经济周期、贸易与投资等方面的政策协调不断增加,但要形成集体行动,也面临诸多难题,尤其是中国与日本存在着主导权之争。因此,第二阶段的亚洲金融合作具有很强的危机驱动特征,一旦危机来袭,金融合作就向前推动;倘若危机缓和,金融合作就会停滞不前。

重点和前景

由于亚开行本质上与世界银行没有太大差别,无法针对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真正需要,而东盟虽然积极推动区域经济整合,但因实力较小,加上受到诸多牵制,难以形成合作轴心及充当“领头羊”角色。这就需要由更有远见、更有实力、更能自主的经济体来引领和推动,中国从配合参与者向引领塑造者转变,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即将进入亚洲金融合作的第三阶段。

一是“一带一路”战略下的金融支持,成为新阶段推动亚洲金融合作的核心动力。推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需要巨额资金,仅基建投资每年就需要8000亿美元,如何融资成为关键,成立新的多边开发机构就成为正确的选择。其中,亚投行、丝路基金和正在筹建中的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是金融拉动“一带一路”项目的三驾马车,也是深化亚洲金融合作的重要途径。亚投行目前拥有57个创始成员,年底成员数量有望达到90个,大大超过亚开行,并已经以创新机制开始运作,已确定为首批融资对象的4个项目均处在“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孟加拉、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丝路基金主要作为投资主体支持“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和运作,目前已率先投入一些项目,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未来还会加大步伐,带动亚洲金融合作迈步向前。

二是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和货币合作。中国于2009年开始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重点是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以及发展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区域化发展,香港成为中国内地以外最大人民币交易中心,人民币贸易结算占全球六成以上;新加坡人民币市场发展也十分迅速,现已确定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但也要看到,人民币国际化亟须新的思路来重新推动,未来一个重点是把推动亚洲金融合作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结合起来,通过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来最终推动亚洲的货币合作。

必须看到,亚洲货币合作停滞不前是因为区域内没有一种货币可以成为其他国家的锚货币。如今中国对亚洲经济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未来通过“一带一路”下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有助于增强人民币的认受性,预计将会有更多国家把人民币作为结算、交易和储备货币,从而推动人民币成为亚洲地区的核心货币,以此为基础深化亚洲货币合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倡议成立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去年11月总理在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上,倡议区域国家金融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以加强地区金融机构交流和金融资源整合。亚洲金融合作协会被定位为一个区域性、非政府的国际金融合作组织,筹建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初始牵头发起机构是中国银行业协会,今年3月25日发起会议在海口召开,来自亚洲、欧洲、美洲12个国家和地区的38家发起机构代表参加会议,表示将积极支持并参与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的创建。相信此举有望协调亚洲区域内金融市场建设,避免以往多次发生的大规模地区金融动荡。

上述可见,由中国带头的亚洲金融合作新阶段可谓动作频频,响应热烈,前景应可看好。但也要看到,亚洲金融合作仍处在初级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论是亚投行、丝路基金,还是亚洲金融协会,都需要致力推动金融合作创新。从金融市场看,过去亚洲债券市场发展较为缓慢,随着亚洲地区扩大内需,加上“一带一路”战略将带动区域内贸易和投资,为亚洲大量储蓄剩余在内部转化提供了条件,发展亚洲债券市场日趋重要。亚洲债券市场倡议就是希望建立亚洲各成员发展以本币计算的债券市场,未来需要更多利用这个机制,加快区域内债券市场的发展,尤其是要扩大境外人民币点心债的发行,使之成为区域内最重要的本币债券。(作者单位:中银香港)

上一篇:空间环境中人行为、心理研究 下一篇:新经济业态下家族企业文代际传承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