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互化·活化

时间:2022-10-22 06:31:11

摘 要:如何增强小学品德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品德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从“内化”“互化”“活化”三方面入手,以进一步加强品德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教学;品德;实效性

如何增强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功能一直是品德教学乃至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三化”是增强小学品德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增强教学实效必须“内化”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的心理状态如何。”所以,品德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获得道德知识,而且还要努力促进学生把感知到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内化”。

1.创设情境,激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认识活动是与人们的情感活动、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营造与之有关的教学情境,可达到情通理达,情理交融,内化行为的目的。

2.通过探究,感悟道理

探究学习是品德教学中值得提倡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由于受多元化、价值观和多种生活方式的冲击,学生对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会产生疑惑,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辨,学会选择。

3.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有针对性地选择现实生活中发生在学生身边典型的、真实的有关事例来充实,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能加深学生对某一事理的进一步认识。

二、增强教学实效需要“互化”

道德行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体现,并得到巩固。因此,要使学生所获得的道德知识落实到行动中,不仅需要自我内化,还需要伙伴,在交往中受教育,在交往中形成。在“互化”中有三个操作性的问题:创设民主的氛围、师生换位、生生合作。

三、增强教学实效要求“活化”

学生是社会中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各自不同的想法、生活经历。相对来说,教材是不变的。不过,现在的新教材给了我们教师很大的自主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大胆处理教材,采取恰当可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1.用“活”教材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体制下,出现了文化价值的多元化,也出现了人们是非善恶判断标准的多元化。因此,作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时代特点、社会实际、学生的实际,大胆地处理教材。

2.开展活动化教学

根据少年儿童喜欢活动的天性,鉴于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在品德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化教学内容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学生能更快地学习道德知识,体验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能力,形成道德行为。

3.联系学生“活”的思想

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历史时期,学生的思想状况是不同的,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思想状况也不相同。因此,上课前,我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观察等方法去了解学生已有的思想基础和在生活中的思想、行为表现。

总之,在品德教学中,沿着内化、互化、活化的道路前进,能切实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和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生动的、主动的、和谐的、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中山小学)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错题本的妙用 下一篇:这里不妨设置一个“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