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时间:2022-10-22 06:25:52

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2)05-0062-01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如何巧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其次探讨了多媒体怎样补充教学信息,增加信息容量,最后结合实例归纳了多媒体营造教学情境,直观展示且帮助学生理解了内容。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 情景

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教学理念与方法需要改进之外,优化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也是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将多媒体引入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大大地优化教学过程,为语文教学成绩的提升发挥着非常重要辅助与促进作用。

一、巧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语文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学导入环节通常被教师所忽视,通常想用三言两语来解决问题,其实这样的导入方式已经走进了一个误区。新课导入不仅要帮助学生收心、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而且还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教学高尔基的《海燕》,这是一篇富含情感、积极向上的文章,教师在新课导入的时候,如果还是三言两语,势必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针对这种情况,一位教师选择了导入新课的方式,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从网上下载了一段海燕搏击风浪的VCR(画面),加上全文配乐诗朗诵,将其在上课时播放,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迅速进入到课堂里、教材中。学生不仅在直观上增强了对海燕精神的领悟、理解、敬重,而且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补充教学信息,增加信息容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受到教材篇幅以及学生自身认知基础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如果还是用空洞的讲解、说教方式,必然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此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突破教学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将教学所需要的信息直观形象地展现在课堂之上,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增加教学信息容量。教学朱自清的《春》,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篇意境非常美的文章,但是在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对其缺乏深刻的直观感知,这时,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理解得再深刻、讲述得再精彩,可能学生还是难以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上课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加之放上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让学生增强对文中所描绘美景春草图、春花图等有直观感知,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时,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这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就会产生较大的辅助作用。

三、营造教学情境,直观展示有助理解

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学过程,既是对学生传授知识,使其培养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操陶冶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生活感知实际,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提高学习领悟能力,更加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罗刚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关于自然环境、生态恶化的资料,文字、相关图片以及本课的朗诵录音、西北地区地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等。同时提出问题:罗布泊曾是怎样一个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学生领悟出罗布泊的消逝原因有两个:一是20世纪7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追究其深层原因,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不顾整体利益,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头脑中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罗布泊的消逝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迅速恶化,沙漠在扩张。在这样的情感下,学生对于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就具有了更为直观与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与辅助作用,只要教师注意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就可以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陈孝大.教学创新的探索[J]. 中小学管理. 2000(01)

[2]刘元政.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几个环节[J]. 文学教育(上). 2010(07)

[3]顾芳玲.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J]. 上海教育科研. 2006(05)

[4]杨小洋,申继亮. 论教师教学创新的内涵[J]. 中国教育学刊. 2006(08)

上一篇:探索高中语文高效教学方法 下一篇:关于高校《毒理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