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时间:2022-10-22 06:18:37

如何提升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摘要: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必须进行解题练习,而解题的方法往往是多样的,灵活的,只有在完成一定数量习题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才可以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解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解题。解题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有效地培养数学解题能力,有助于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认识活动,也可以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如何培养提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并进而使之演化为人的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在数学教学中达到“减负”与“增效”,就变得更加意义深远。

关键词:提升;初中数学;解题能力;有效性

一、注重“记忆-训练-纠错”的环节,勤积累。

初中数学的学习,要循序渐进,由易入难。前面的知识不懂,后面的知识怎能学会?若想要一步登天则是不现实的。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所以,平时学习不要走过场,要一章一节过关,不要轻易留下自己不明不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问题。记忆,新学每一个概念、定理、公式等,都要理解熟记,学会应用。并且,尝试先不看答案,做一次习题,看是否能正确运用新知识;若不行,则对照答案再练,直到弄通弄懂为止。训练,学完例题后认真完成课本习题就非常重要。有人可能认为课本习题太简单不值得做,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能否起步稳、下笔准,一气呵成做好课后习题,不仅检测你是否掌握基础知识和具备解题能力,而且需要你将书写格式规范化,从而使自己的解题结构紧密而又严整。学习数学是不能缺少训练的,平时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当然不要陷入死钻难题的误区,要熟悉考试的题型,训练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经历边学边练,才能使学习掌握的公式定律等能够运用得恰如其分,从而减少失误,减少以后考试时无谓的失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做到又准又快、简短清晰,不断提高解题能力。纠错,重视平时作业或考试时出现的错误。订一个错题本,专门搜集自己的错题,时刻检查自己的薄弱之处。复习时,这个错题本也就成了宝贵的复习资料,可以提醒自己,避免错误的再次出现。对于个别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赋。但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数学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汗水+方法”才能成功,因而平时的勤奋学习和经验积累,成为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基础。

二、就学生“学”而言

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的两条主渠道:一是听课学习、二是解题实践。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确有一部分同学重“结论”胜于“过程”,重“程序”胜于“意义”,对老师精心设计的“知识生长过程”、“结论发生过程”袖手旁观,丝毫没有投身其间、勇于探索的热情,眼巴巴地等待“结论”的出现、“程序”的发生,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数学思维的程序化,丧失钻研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维锐气,最后只有对见过的题型可以“照猫画虎”,对不熟悉的题型则一筹莫展,消极地等待“外援”。在解题时,学生多数为完成作业而“疲于奔命”,缺乏解题前的深刻理解题意和解题后的检验回顾,这种急功近利式的解题方式,造成了数学作业量虽大但效益低下。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迫于教师必收作业的压力,盲目抄袭、对答案,老师改后也不改错,形成数学作业“多”、“假”的现象,最终使得学生解题和老师批阅均为无效劳动。针对以上情况,我对学生提出了如下两条教学策略:一是精选数学作业题,使学生脱离“题海”。在作业方面,我能减则减,以学生通过精当的练习,实现教师所期望的发展为度,而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还采取了分层作业,服从学生“解题技能”和“解题智能”的均衡发展的需要,实现数学题“算法型”和“思辨型”的合理搭配。二是准备“我能行”数学练习本,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每道题都由学生讲解、分析,这就少了很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因而,课后我让学生精选自己认为的好题进行分析,在练习本上重点写出分析过程、解决这一问题时用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及最大收获等。通过这一策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对所用技能、方法的巩固,是提升解题能力的点睛之笔。

三、遵循“模仿-思考-练习”的过程,多解题。

解题是一种本领,就像游泳、溜冰、弹琴一样,开始可以模仿着去学。接着就必须去实践。要开动脑筋,学会思考。例如,对于课本的定理的证明,例题的解法、证法等,能读懂听懂算只是刚进知识的门槛。接着必须动脑思考,多问个“为什么”,弄明白人家是怎样想出那个解题方法的?为什么要那样解题?有没有其它的解题途径?如果你真正领会了人家的解题思路,那么再进一步就必须动手去做,练习解答类似的题目,直到熟练为止。这样才能学有所得,才能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因此,要想获得解题能力,就必须要做习题,并且要多做习题。同时,经历勤练习,多解题的过程,又能对所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查漏补缺,逐步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四、灵活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

先辈数学家们为我们创造出许多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应该很好地体会和理解,并且要学会灵活应用。对于初中数学,主要是以下数学思想――所谓思想,就是指导我们实践的理论方法,这里主要指想法或方法: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形数结合思想、函数思想、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统计思想.。

五、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应变能力

通过课外活动,使学生加强自我培养应变能力的意识。课外活动是学生互相设问考对方的最好机会和时间,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这方面的活动,寓教于乐,生动活泼。这种寓能力培养于兴趣娱乐之中的活动,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使其主观能力性得以充分发挥,是达到“以一变应万变”的有效方法。当然,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仅靠一两个专题讲座或几节课的教学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渐完成这一项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明鉴.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中学数理化,2012(08)

高明.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学习,2013(02)

上一篇:浅谈科学课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 下一篇:如何打造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