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的节奏教学

时间:2022-10-22 03:45:06

浅谈初中音乐的节奏教学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各科教师为了顺应新课标,提高教学质量,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对于初中音乐教学,音乐节奏教学是其核心教学内容之一,通过节奏来培养初中生的节奏感,提升音乐素养。为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节奏与节拍在初中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切入,从而提出一些初中音乐节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节拍;节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236-02

众所周知,音乐可以使人的情绪得以舒缓,能带给人们无限的动力与幸福,为此一首美妙动听的音乐会让人身心愉悦。节奏不仅仅是音乐的脉搏,更是音乐的源泉和灵魂,是组成曲调的重要部分。所以,在音乐表现中,展现出来的是乐曲的节拍节奏,从而体现了乐曲自身的价值。音乐课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音乐教师,应该以初中生的发展为中心,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明确自己的责任,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定期总结存在的问题,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快速提高节奏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一、节拍与节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表现的作用

在远古时代,有一种说法叫作“击节”或‘节乐”,指的就是利用打击乐器进行打节奏。打节拍。这充分地说明了节奏和节拍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两者在音乐中所表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区别。在节拍中,由于其具有长短和强弱两种不同的因素,因此有两个定义:一种认为节拍(拍子)是乐曲中表示固定单位时值和强弱规律的组织形式,小节中的单位时值叫拍子;另一种认为,节拍虽然包括强弱关系,但它最根本的特性是乐音长度的“量器”,节拍作为律度,只宜律以长短,不宜绳之强弱。从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一个共同的认识:其一是节拍表示单位固定时值即长短;其二是节拍包括强弱关系。节奏的定义是音乐中声音的强弱、长短、对比、反衬、连续等千变万化的组织形式。由于生活中的节奏是十分生动而丰富的,因而音乐中的节奏,在长短关系上的组合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在有强拍与弱拍循环交替的节拍组织中得以精彩呈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节奏、节拍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如果说节拍是音乐的骨架,那么节奏就是音乐的血肉;在音乐中,节拍所体现的是形式,而节奏所体现的则是内容。如果将节奏和节拍分开,那么音乐也就无从谈起了。作为一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初中音乐教师,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会把节奏教学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之一,反复强调给学生。通过调研发现,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对节奏节拍的讲解并不是十分透彻,仅仅是将歌曲是什么节拍告诉学生,而从未深入讲解这首歌曲为什么是这个节拍以及它具体在音乐中所表现什么作用等等。对于我班上的学生,也仍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4/4拍的强弱规律。在经过改革后的《音乐课程标准》中,主要将音乐的学习划分为四个大模块,其中首要问题就是音乐要素的分析,它是音乐最基本的框架。为此,想要很好地进行音乐的学习,就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音乐中的要素。

二、初中音乐的节奏教学策略

1.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标中已经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做一个良好的指导者。如前所述,音乐是初中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音乐节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实现音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及合作,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对学生应该持以平等和亲切的心态,从而获得学生的信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创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分别进行训练,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鼓励他们勇敢地向老师提问,并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由此,学生在愉快轻松的交流与互动中就能很好地体验音乐带来的奇妙旅程,从而使音乐的节奏教学质量得到有效地提高。

2.合理选择音乐节奏教学的内容。节奏是音乐元素之一,存在于任何一个音乐作品当中,所以提高音乐节奏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就是应该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根据初中生需求音乐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总结出符合初中生的节奏教学内容,在选择音乐作品上,应选择难度适中的,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是因为音乐教师都是毕业于专业的音乐院校,具有丰富的音乐专业知识,在选择音乐作品上,很容易使节奏教学过于的专业化,从而使学生难以接受。所以,教师在分析了学生的特点之后,以教材为核心,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降低音乐节奏教学的难度。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都应该对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来提高音乐的教学质量。

3.不断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从而注重感知的体验。如前所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节拍和节奏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训练:(1)聆听。首先要选择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烈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聆听,通过聆听参与其中,从而帮助其培养良好的音乐节拍感。比如,在教授音乐作品《运动员进行曲》时,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这首乐曲的具体节拍,而是应该让学生学会聆听音乐,根据音乐的节奏自主地去拍手,主动地寻找到该音乐的强弱变化规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来寻找和体验重音位置所发生的变化,从而可以发现强烈的节拍感。此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反复进行聆听,不断地让学生对节拍和节奏的概念进行巩固和深化。不仅如此,教师还可借助聆听子琴中伴奏音响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节奏和节拍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以上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到音乐节拍的强弱变化规律,还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音乐学习基础。(2)身体律动。在进行音乐节奏训练中,对于节拍的训练是基础和前提,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比较简单且规律性较强的节拍训练,掌握之后再逐渐加大难度,对节奏变化相对复杂的乐曲进行训练。在学生有了较为稳定的节拍感和节奏感之后,要求其将一些身体律动融入其中,比如拍手、跺脚、拍打身体、前进、打击乐等等,都可以很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去感知音乐的魅力。比如,在讲授《拉德斯基进行曲》时,这首乐曲是2/2拍,可以让学生边听乐曲,边做一些与乐曲相关的有节奏感的动作,此时大多数的学生们都会情绪较为热烈地选用拍手、前后左右地晃动手臂来表现音乐,为此,我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得节拍感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一个规律,即为2/2拍具有一种让人情不自禁地“动起来”并情绪热烈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很好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大大增加了学习音乐得趣味,最重要的是可以加深对节拍要素的节奏教学,与此同时,学生也很容易掌握该类乐曲的音乐风格。(3)充满想象。稳定的节拍感和节奏的律动主要还是服务于音乐,因此,都应将其代入美妙的乐曲中,增强感知力,并展开想象。在歌曲《大海啊故乡》中,原曲为三拍子,学生在听到之后,会不自主地随音乐晃动,在我发现之后,我会马上和学生排练一些与该乐曲相符合的动作,让学生感受三拍子音乐带来的节拍节奏感,让学生随之展开想象。我随后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到3/4拍具有一种让人“摇”起来以及“飘”起来的作用。

4.采用比较的方法来感知节奏的变化。任何一首乐曲都有其自身的节奏和节拍,但是即使是同一个音乐作品或者是同一个音乐段落,也有不同之处。为此,我们可以对其进行速度变化的比较,去感受在同一个节奏下,不同速度之下,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比如乐曲《青春舞曲》是一首欢快的音乐作品,但是当使用较慢的速度进行演奏和演唱的时候,乐曲就会失去它的欢快,变得让人觉得精神全无;如果对同一首音乐作品的不同语段进行比较,也可以很好地感受到因为节奏变化而引起的情趣的变化,比如乐曲《小河的呼唤》,乐曲的后半段音乐的速度越来越快,所表达出来的情绪也自然会让人觉得越来越高涨;将不同音乐作品中的同一个节奏进行比较,也可以从中体现出不同作品所表现出的相似的情绪。

音乐中的节奏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心中有音乐,眼中有学生,那么通过节奏的教学肯定能够激起学生想要探寻音乐的渴望,从而成为学生与音乐亲近的一条有效的通道,与此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音乐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娴静.浅探当前初中音乐节奏教学策略[J].数字化用户,2013,19(33):110.

[2]邵泉馨.浅析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J].音乐大观,2013,(22):54-54.

[3]钟晨.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3,5(7):135.

[4]孙倩.在“张弛有度”中创生和谐――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节奏的艺术[J].新校园(中旬刊),2013,(12):170-170.

[5]李珊珊.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体验[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273-273,274.

[6]王敏.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探讨[J].电子制作,2014,(15):125-125.

[7]乔军.浅谈构建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三大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7):146-146.

上一篇:对湖南发展高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和建... 下一篇:《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和实验改革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