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美术学习中审美能力的缺失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22 03:40:28

高中生美术学习中审美能力的缺失及应对策略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涵养美感。可以看出,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是高中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本文以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现状分析为基础,就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高中生审美能力等问题作探讨。

一、目前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缺失

1.教材在内容编排和选择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新课程标准将高中美术学习归纳为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五个方面,与此相适应,各统编教材都基本按此内容分成上述五个板块,不可否认目前统编教材在各板块的比例安排和总体统筹方面还存在一些有待加强改进的地方。第一,美术鉴赏中各分类鉴赏板块在内容联系的紧密性、互补性和完整性方面稍显不够。这些内容就具体要求和教学设置方面可以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彼此间应该体现互补性,否则必然会影响学生在对不同美术作品进行审美时所体会到的“美”所具有共同特征和美术鉴赏的相通性。第二,目前教材中美术鉴赏课程主要以美术语言及其创作方法、美术欣赏和绘画、雕塑等纯美术为主,而类似建筑、工艺、工业设计、设计摄影等属于实用美术范畴的内容却相对薄弱。而这些内容恰恰最直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理应成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素材。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比较单一。

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为了迎合学生的猎奇心理,在赏析课上讲述画家的趣闻逸事迎合学生的好奇心;有的教师在课上虽然是在讲美术鉴赏方面的知识,但是侧重美术史和技法的讲授;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为了省事,基本上是一人讲到底,学生主体性被忽视;有的老师片面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启迪、点拨作用没有发挥。

3.学生在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方面不理想。

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大多数高中生对美术鉴赏课程表现得极不重视,认为浪费时间。部分学生没有兴趣上美术鉴赏课,表现出明显的消极和敷衍,学习态度消极、敷衍了事。许多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不高,不知道该如何参与到对美术作品的赏析中去,在课堂上明显较为被动和浮躁。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缺失的原因

1.应试教育的恶果。

多年来,应试教育在高中依然盛行,导致高中美术鉴赏课被轻视。学生和家长面对如此大的高考压力,不得不首选与高考分数直接挂钩的“考试科目”,将全部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准备高考上,美术欣赏课基本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

2.美术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一方面,高中美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法规定高中美术欣赏课应由具有本科学历的美术教育类教师担任,但在很长一段时间,本科毕业的美术专业学生多选择自己创业,基本不愿意选择到中学尤其是基层中学任教,再加上许多学校受应试教育影响,也不愿意招收美术教师。即使有一些本科毕业的美术专业学生不得已选择到中学任教,也主要被学校安排在教美术特长生。另一方面,一些高中美术教师缺乏对美学、美术理论、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等基础理论的系统学习、知识结构不合理。还有一些美术教师职业责任心不强,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带辅导班上。

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本策略

1.多通过引导和启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进行全面欣赏、分析和评价,发掘出这些经典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当然,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要求,教师要依据不同的作品要求和表现方式,拓宽学生的思路和眼界,让学生从中体会不同的美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采用探究式方法,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自我学习,自我评价。一般来说,美术欣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教师在课堂讲授时,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共同参与交流,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体验。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到美术欣赏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或评论,主动感知艺术形象和体验艺术情感,让学生成为美术欣赏的主体。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大部分高中生美术学习积极性本来就不高,所以教师在讲授某一内容时,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设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适当地使用音乐、影片、文学作品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乐于教,增强学生的欣赏效果,使其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审美能力的培养。如在欣赏某一作品时,有条件的可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全部或局部的放大观赏,充分展示其作品的表现方法及艺术性,更有利于作品精华部分的展示,使学生在观赏中提高审美能力。再如对一些时代背景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古典作品或西方作品,教师可以使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情境,再现形象,激发起对外部客观现实的联想,构成心灵意象的跳跃感的再现。

3.从宏观上培养审美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只有对学科、教材和学生有整体的把握,才能提高美术欣赏课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方面,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总体目标,同时注重美术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相关艺术学科的内在联系,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美的熏陶。另一方面,教师对教材要有整体的把握,并按照教学时间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取舍,既要抓住重点,形成亮点,又要综合调整,优化组合,更要根据需要,延伸拓展。

上一篇:开展校园实践活动,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能... 下一篇:单亲家庭的孩子,“爱”让你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