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课外阅读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时间:2022-10-22 03:09:11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摘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如何引领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展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把握作品的丰富内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礼物来领受。”其实课外阅读也一样,如果教师能改变传统的做法,丰富课外阅读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和唤醒学生的阅读欲望,则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故事引入法

故事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和趣味性,是阅读教学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应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教育理论,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产生“悬念”。在讲解到精彩之处突然戛然而止,从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讲解《鸿门宴》一文时,教师可找部分熟悉这个故事的同学进行复述,然后详细介绍其历史背景,让学生通过文言文详细了解其人物性格特征,如刘邦圆滑机警,能言善辩;张良:老练多谋,眼光锐利,善于用人;樊哙:忠勇豪爽;项羽:光明磊落,寡谋轻信,;范增:老谋深算等。教师可启发学生,“刘邦在鸿门宴死里逃生后是如何发展壮大,最终令项羽乌江自刎的呢?这其中发生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曲折故事呢?让我们还是走进《史记》去一探究竟吧。”这样,教师自然而然的就把学生的阅读方向指向了《史记》,增强了阅读的目的性。

2.课文导读法

中职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作家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不但脍炙人口,耐人寻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导读法进一步激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例如,在讲解著名散文家、诗人郁达夫的作品《故都的秋》时,学生们不但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北国秋的浓浓诗意,花草、树木、秋雨、秋蝉、秋天的果实要作者笔下充满了趣味,令人向往。在作者看来,江南的秋只能感到“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而北平的秋则“天空高远,鸟声清脆,环境清幽”令人心旷神怡。通过课文导读,学生对郁达夫的散文在表现手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应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如著名小说集《沉沦》散文集《茑萝集》散文集《屐痕处处》等等。

3.对比阅读法

郁达夫笔下的“秋”不但没有秋的惆怅,反而增添了几份秋的几分喜悦和向往。同样是描写秋,叶圣陶先生的《没有秋虫的地方》,老舍先生的《大明湖之春》(实则写秋),鲁迅先生的《秋夜》,庐隐先生的《异国秋思》等名篇佳作同样也是描写秋天的景色,这些作品所传递的情愫又能给人带来怎样的一种情感体验呢?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既可引导学生就某个作者的作品延伸阅读,也可同时就某一主题进行对比阅读。让不同风格、不同韵味、不同年代的作品同时“呈现”在眼前,犹如百花齐放,争芳斗艳,而学生则如勤劳的蜜蜂一样,采众家之家,补已之短。在不断的欣赏与思考中,理解文章的内涵,推敲字词的运用,锤炼文章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力。

4.交流展示法

阅读需要一种氛围,更需要一种交流。在倡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同时,教师也要积极组织学生在课内开展阅读“主题研讨”活动,“墙外开花墙内香”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摘抄的精彩之处读出来,把自己的阅读心得讲出来,把自己感悟最深的文章推荐上来。在交流与展示中,让学生的想象力自由驰骋,让他们的情感与作者达到共鸣。

二、加强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作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帮助学生确定阅读主题的前提下,还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1.精读法

对于一些名篇佳作,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精读、研读。既要学会欣赏,又要学会品读,不但要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而且还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言为心声”,有情感,有内涵的文章才能达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思索。必要时还要摘抄,背诵其中的内容。

2.浏览法

对于一般性的文章,学生可以用浏览法阅读。即只“观其大意”即可,用“一目十行”法快速阅读,提高学生的中心思想归纳能力和文章理解能力,重在广博,拓展知识视野。

3.跳读法

在查阅一些文献或对比阅读时,学生可以采取跳读法。这样便于进行有的放矢的阅读,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有选择地读,与自己需要有关的内容重点读,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跳读,重在“为我所用”,又保证读的数量。

4.摘读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应及时做好摘抄工作。把文章的中出现的美词、佳句进行整理。特别是别的著作中涉及的对某一文章的评论等,都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某些作品和某个时代的理解。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树立“大语文”观,教师要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还要努力拓宽学生的阅读途径――即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具有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个性鲜明等特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他们的内心情感,增强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以后的文章写作及语言交际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建花,卢昌新.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甘肃教育》.2010年第4期.

[2]尹蔡英.论课外阅读“诱惑”策略的应用.《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年第1期.

上一篇:高职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研究 下一篇:谈对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理解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