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22 01:54:15

基于多模态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摘 要:大学英语口语的多模态的教学模式能引起师生的不同感官感受,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每种模态符号都有不同作用,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种不同来处理好不同模态之间的协同关系,从而通过各种途径建立一个合适的多模态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多模态;模态符号;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0-0016-02

一、引言

近几十年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英语学习者相对费时低效是不争的事实。环境氛围差、文化背景差异、心理焦虑等都是阻碍大学生英语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因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图、光、声、色俱备的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从而让他们高效地完成认知和交际过程,多模态口语教学模式是一个最优的选择。欧美近十几年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就是多模态话语分析和多模态话语在教学中的应用。其中,Kress 和Vanleeuwen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理论基础,主张话语分析应该注意到图像、动作、声音、颜色等其他社会符号的表现形式,而不应该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本身。他们还认为模态是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在某些媒介的作用下交流信息的模式或方式。他们所构建的视觉图像的语法框架为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多模态教学”的概念是“新伦敦组合”(New London Group)1996 年提出的。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主张利用图片、网络、角色扮演等多种渠道和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使之协同运作参与语言学习,强调培养学习者的多元能力。

二、大学英语口语多模态教学的必要性

在目前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虽然“以大学生为中心”已经提出多年,教师也在努力朝这个方向发展,但教师仍然起着中心的作用。当前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的水平都倾向于让大学生做大量的口头练习来增强他们口头表达的流利度和交际感。这种“以说为主”的单模态口语训练方式往往是即便克服了流利度问题,大学生也无法完善其语法、句型和词汇等自身水平的局限,这样,大学生口语的整体质量便很难有更大的进步和提升。因此,对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来说,用多种模态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较之传统的单模态教学模式,更便于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从而也能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口语综合能力。如今,上课也越来越多的涉及到多模态,如多媒体课件包括视觉与听觉模态;情景模拟与讲解则可能是视觉、听觉、触觉同时进行。合理地使用多种模态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配合,可以创造一种和谐的生态课堂环境,激发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最大程度地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三、多模态符号及模态间协同

在口语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听觉、视觉、感觉、语言等多种模态。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上课说话的语气、声调、表情、动作、手势、着装以及上课使用的一些课堂工具如 PPT、黑板、粉笔等都属于模态符号,这些模态符号的共同作用对整个课堂的意义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听觉模态符号

口语课堂教学中接触最多的就是听觉模态符号。口语课堂中,教师发出的元口语语言符号,大学生发出的口语语言符号,通过多媒体播放的电子音频符号或者音乐符号,同时包括课堂外的噪音以及这些声音的音调、音频、语气等都属于最重要的听觉模态符号。

2. 视觉模态符号

比起听觉模态和符号在口语课堂上的重要地位来说,视觉模态相对辅助,但它对听觉模态的补充作用不可小视。在现代化的英语课堂中,视觉模态符号比较丰富,如教师的板书和通过 PPT 呈现的文字书面语言符号,图片和视频等图像符号;教师和大学生伴随语言的肢体动作、表情和眼神等肢体语言符号以及教室大小、桌椅的摆放方式等视觉模态符号。

3. 其他模态符号

除了听觉模态、视觉模态之外,还有嗅觉、触觉、味觉等人体感知模态。这些模态符号目前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不多,但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中尝试涉及。如可以让大学生在口语课堂上进行情境表演,在特定的情境下,可运用到花、水果、食物等的味道帮助意义传递。这些其他模态符号的恰当选择能丰富英语口语课堂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因此,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各种模态符号大多都有独立的意义,通过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语境,这种协同作用不可或缺。

四、大学英语口语多模态教学的实现途径

1. 教师培养的多模态化

教师在口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言语还是非言语输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大学生的语言输入产生影响。前面我们提到,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听觉模态是教学的主模态,这就对教师的话语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参加相关的专业课程学习,加强理论指导,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多模态口语教学能力。其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使用准确的语音语调。此外,教师应该通过动作、手势和面部表情等视觉模态符号来补充和强化自己的话语意义,提高对培养大学生多模态口语交际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最后,教师要多向同行学习,组织丰富的口语课堂活动,如演讲、辩论和角色扮演等,使大学生也成为听觉和视觉模态的发出者。

2. 多媒体应用的多模态化

多媒体在教学中已被广泛使用,如PPT、幻灯片、人机对话、网络课程等。首先,多媒体课件用于大学口语教学,通过设计合理、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把声音、画面等各种符号在课堂上使用,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并且与环境、教师和大学生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用固定的模板制作PPT,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粘贴或者链接上去。教师能按照自己意图自由独立地设计课件,还可以适时更新,不断将最新的信息和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其次,教师应积极利用网络等渠道,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设备,广泛收集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真实情景的图片材料、语音语调纯正且健康向上的视频内容等,给大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各种感官。

3. 教学客体的多模态化

(1)教学环境的多模态化。教室可根据学校的条件来安排增加硬件设备,以便教师通过PPT或其他媒体来实现英语口语课堂的模态化。另外,英语口语课堂的座位安排可以参考国外课堂O型或 U 型放置。这样,每位同学有相对公平的机会受到教师的关注,同时也有助于大学生在在中间进行展示或与旁边同伴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应帮助大学生创建更多的多模态口语学习平台,如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晚会等。(2)教学内容的多模态化。多模态口语教学材料包括书面教材、图像照片、表格、音频、视频和动画等。比如让大学生模仿原版影视片段进行模仿或配音等口语训练,使大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类型和国家的地道英语,学习不同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同时提高大学生的西方文化素养。多模态的口语教学内容应有机整合与主题相关的各种视频材料、口语教材、音频、视频、网络资源、教学软件等教学资料,使教学内容同时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多样性,使教学达到输入、输出一体化、系统化。(3)教学方法的多模态化。口语本身是交际型的,教师多是采用口头讲授、一问一答、演练对话和陈述等常规方式来讲授大学英语口语。除此之外,有条件的教师可充分利用PPT、音频视频、小组口语实践、角色扮演等非常规模态符号。教师在示范中,还可运用眼神、表情、语言声调、手势等非语言形式,配合教室的空间布局等视觉模态之间的协作来有效地表达所要传达的意义。如大学生学习去酒店预定房间,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现实生活中一样进行询价,询问房间设施等,也可以在酒店的餐厅喝饮料吃东西,感受食物的香味。整个过程和真实语境很相像,在参与过程中,不同的大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形成不同的交际结果,每个参与的大学生都可以获得各自不同的体验与感受。这个过程中,大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多方位地感受课堂中的虚拟情景,实现了真正的多模态教学。不过,教师还应注意把握好课堂时间,有引导性地增加大学生输入和输出的比例。

五、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大学英语口语的多模态的教学模式能引起师生的不同感官感受,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每种模态符号都有不同的作用,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种不同来处理好不同模态之间的协同关系,从而通过各种途径建立一个合适的多模态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多模态教学的出现和广泛运用,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新突破的可能性。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素质、大学生的学能情况和现有的教学环境等方面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媒体信息的质量来科学合理地进行课堂安排。从这一点上来看,它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模态英语口语教学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运用现代的多模态手段来优化口语教学,达到提高口语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New London Group.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designing social futures[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96(01).

[2]Kress,Leeuwen.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

[3]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05).

[4]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04).

[5]李战子.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05).

[6]潘鸣威.多模态视角下的口语交际能力:重构与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上一篇: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首节课的重要性研究 下一篇:论心理辅导在电大教育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