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翁”的快乐与忧伤

时间:2022-10-22 01:47:37

随着信用消费的日益普遍,个人和家庭的负债生活和消费现象,是继企业负债经营现象后的又一个时代特点。大到房产、汽车,小到家电,都可以通过贷款的形式进行购买。“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通过贷款消费,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的消费计划都可以轻松变为即期。被戏称为“负翁”的贷款消费族,似乎成为当前社会潇洒生活的示范群体。不经意间,按揭一族的“负翁”们的行为已开始悄悄影响着中国传统的生活消费习惯。

我国从1998年开始大规模地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该项业务的推出吸引了为数众多的敢用明天的钱的超前消费者。几年来,个人消费贷款金额急剧扩大,2003年底达到15736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已经超过17000亿元,五年间扩大了20多倍。

尽管目前我国家庭和个人贷款消费仍是以住房和汽车等大额按揭贷款为主,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冲击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个人消费信贷规模会继续扩大,“负翁”也将愈来愈多。笔者朋友中很多人有意或无意都已加入了这一行列,大圣和陈力就是其中的两位。

“负翁”的快乐?

大圣可是个典型的“负翁”一族。1999年大圣毕业于武汉一所名牌大学,现就职于北京一家著名的软件公司。谈着恋爱、忙着工作、攒着小钱,所有的一切都上了轨迹。

去年大圣在朝阳区买了一套总价50多万元的两居室。谈起这事儿他还是比较满意:“首期支付了10万房款,然后花了近4万元装修。家具和电器是发了工资才陆续添置,尽量选择好一些的,不然就不买,宁缺毋滥,你看现在家里还没布置完呢。”

月供2000多元,再加上生活费、保险费等固定支出2500元,工资收入7000多元的大圣坦言,虽然他现在是“负翁”,但只要能负担得起就行,况且租房费用也不便宜,等于是在替别人供楼。“负债消费让你能提前享受可能要再打拼十年才能得到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大圣笑言,现在还年轻,也相信自己的能力,希望过一种蹦得高才能摸得到的生活。

贷款带来的压力肯定是有的,大圣现在就怕哪天失业,或者是父母突然生病需要钱。所以大圣每月除了留下固定费用和少量的备急资金外,他会储蓄一定的收入。喜欢周末泡吧、唱歌的他,自从贷款后,生活开支开始变得有计划性,购物消费也趋于理性,很多以前喜欢就买的东西现在也省了,并且他还养成了记账的习惯。不过大圣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降低生活的品质,如果那样,就失去生活的意义了。他还建议笔者,成为享受生活“负翁”吧,做个“负翁”挺好的。

大圣的想法得到了诸多人的认同,同时也不断在他们自己的身上实践着,尤其是在大城市打工一族,为寻找漂泊的稳定感,贷款买房成为他们热衷追求的一个目标。有调查表明,目前有34%的年轻人成为“负翁”一族,有57%的人表示敢用明天的钱。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许多家庭已成为高负债家庭,而且大多数的人不为自己成为“负翁”而担忧。

理财人士表示,超前消费是一种个性化的选择,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来说,适当的负债可以有效地提高投资效率,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但要做“负翁”需要先衡量自己的能力。

首先是对风险的认识,创造收入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能够预期收入有一定比例的增长,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适度贷款所进行的超前消费会带来意外的享受。当然消费的同时,应该反对享乐主义及浪费。如果只是盲目地赶时髦,收入提高的潜力也不大,负债就将成为一个巨大的负担,导致生活水平变相下降,甚至威胁到家庭资产的安全。

此外,个人收入是可能随着所处行业景气及自身工作变化而变化的,有时裁员或降薪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计划合理的消费是理财要诀,比如应该养成记账的习惯,定期检查自己的收支情况,建立家庭财务报表,定期结算,据此决定收入分配在各项支出的比例并适时调整。

“负翁”的忧伤

与大圣相比,“负翁”陈力就没那么“潇洒”了。今年30岁的陈力大学毕业后从事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后来从朋友那借了10万元自己筹办了相关业务的公司。轻车熟路,去年效益整体还不错,一年下来还掉了借款还略有剩余。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今年业务渠道发生变化,公司业绩一直平平,从7月份开始出现亏损,至今已亏有2万多。他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提起这些,陈力后悔不已:“我和妻子都是1997年毕业,妻子在商场做一品牌化妆品店长,当时两人每月工资总共可以挣近万元,后来又涨了一些。三年后,贷款买了一套总价60万、90多平米的房子,首期和装修后,当时觉得还贷绰绰有余,后又贷款买了辆捷达,房和车总共月供4000多元。没想到现在妻子怀孕不能上班,公司效益又不好,眼看着孩子就要出生了,贷款利率又上调,房和车的月供相应增加,再加上日常的正常开销,真是让我们体会到了持家的不容易。过度超前,大不如从前啊!”

想起当初这一对年轻人俨然“成功人士”的派头,可是现在陈力嘴角布满了火泡,明显憔悴了许多。陈力坦言,主要在于自己理财不得当所致。由于当初薪酬还不错,一味追求超前消费,没想到现在收入出现不稳定,压力着实不轻。现在只能拼命想着赚钱,完全失去了自由。

因为过于乐观,未考虑到失业、健康恶化、意外事故等不利因素,诸如陈力这样英勇致“负”的不在少数,贷款超出实际支付能力而力不从心。不少“负翁”表示,还贷的压力让他们上班小心翼翼,有时有更好的工作都不敢跳槽,必须要考虑到换了工作之后薪水的起步水平和工作的稳定程度,否则那种坐吃山空的日子就像噩梦。从事媒体工作、个人经营者、销售人员等稳定性较差工作的“负翁”,对于“失业”的恐惧往往更重。

专家提示:实际上,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并不适合所有人。“负翁”们实际上签了一个合约,把未来二三十年的时间、智力、劳动全部抵押给了银行。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还不够健全,发达国家已经做得比较到位,比如美国人还不了债,破产了,起码吃住不成问题,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个人破产法,还不了债很可能要流离失所。此外,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单单就消费贷款一项来说,虽然贷款种类越来越多,但由于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消费者在面对“霸王条款”时,无可选择只能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负翁”的负担。为了不出现债务危机,“负翁”必须将所有精力放在赚钱上,在这种情形下对人的自由、劳动、时间甚至道德和思想都进行了控制,从而变成了负债消费的奴隶。

理性“致负”心法

借贷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理财计划,并适时进行调整。理财专家认为,在现代社会里,人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买楼买车,还有许多账单,比如说教育、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保障比面子更重要,至少应该为自己未来的账单负责。在选择做“负翁”之际,应未雨绸缪,经济景气时,要考虑到经济不景气时的事情。以下心法希望能对“负翁”们有所启发。

心法之一 控制负债额度

花别人的钱也要适可而止,一般来说,你每月还款的月供最好不要超过月收入的30%~40%。在这个范围内,家庭财务比较安全。超出这个范围则需要重新进行理财安排。这样,不会因为要偿还过多利息而压力过大。

在具体债务安排上,要灵活运用各种贷款方式,优化债务组合。现在市场上已出现了很多种类的个人消费贷款,这些贷款的利率以及相关条件不尽相同,在选择负债时要有统筹的考虑,尽可能利用利率最低的品种,这样可以减少利息支出。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把贷款尽可能地延长。这样,一方面减少了每月还款的金额,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随着收入的增加,未来还款的压力也会逐渐减轻,从而降低了个人财务风险。

心法之二 合理支配开支

一些“负翁”虽然收入可观,但每月下来,其节余并不多,所以每月你要想好如何分配收入。固定缴付的保险、日常支出、医疗支出等项目必须要事先有所准备,并将一定的收入进行储蓄,以备将来必需之用,至少应该准备可以应付3个月生活开支的应急基金。

此外,信用卡在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其透支也导致了个人消费的扩张。及时还清信用卡欠款,控制信用卡消费是管理好个人日常财务的关键。

心法之三 保障财务安全

为了保证财务安全,家庭的主要经济负担者需要做出一定的职业安排。比如家庭中一个职业不稳定,另一个则就应该要求收入相对稳定。在选择做“负翁”的同时,不妨首先应该给主要收入者购买足够的意外和医疗保险,一旦出现问题,能够保障家庭的财务安全。这样对日常生活基本不会造成什么影响,而且当有急需时,还可以用这类保单申请抵押贷款应急;对于频繁出差的人,还可选择附加意外类保险。

有孩子的家庭,一定要把孩子的教育基金考虑进去,每个月除了还贷以外,还需要为孩子储备一定的教育储蓄。

心法之四 尝试风险投资

选择一种或几种适合你的投资方式是很重要的,比如外汇、债券,这样的额外收入可以巩固后方基地。在财务学中,举债被称为“财务杠杆”。“负翁”要学会充分合理利用负债这个杠杆,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目的。比如房贷年利率为5.22%,如果发现有把握获得超过6%的投资项目,那么减少房贷首期款,延长还款期,而将资金投入高回报项目不失为一个智举。当然各种投资工具都有投资风险,而且风险性和获利性往往是成正比的,要小心控制投资风险,特别是对于杠杆投资。杠杆将收益成倍地放大,同时也将风险以同样倍数放大。

国外“负翁”借钱做什么

加拿大

在加拿大只有付得起首期的人才会去买房子,25%的首期费用可以说是影响许多人买房的重要因素,首期如果不够他们宁愿去租。加国人很少有特别关心房子大小的,他们认为只有房产才有用,能住、能租。地方大,但不完全属于你,比如:做很多事情都会受到限制。加盖成两层,要取得批准,否则可能会被投诉;种花草还得费心养护。在当地人眼里有时候大房子完全成了负担。

英国

在人们印象中保守节俭的英国人,如今却习惯了享乐。数字显示,只有6000万人口的英国,消费欠债正以每4分钟100万英镑的速度增加,去年每个英国人平均的消费债务是11830英镑(相当于十多万人民币)。多数英国人欠债不是为了基本的生存,而是为了豪华的生活,买车、度假、运动、买彩票和吃喝,甚至很多人还把钱花在为自己准备的豪华葬礼上。

法国

一半的法国家庭有债务,四分之一的家庭靠贷款买房子,购房是法国人一生的奋斗目标之一。另外,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买汽车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目前在法国,一辆普通的小汽车价格低则1万欧元左右,高则2万欧元以上。贷款买车如今在法国已相当普遍。在法国每年销售的个人新车中,有六成是消费者通过信贷购买的。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这很大程度上源于那里优惠的福利和经济制度,因而绝大多数澳大利亚人并没有存款习惯,对于他们而言,攒钱养老没有多大意义,而且存款是要交利息税的。澳大利亚有人车比例是相当高的。政府鼓励人民消费,以便增加就业。澳大利亚人的观念是“在有钱的时候就应习惯于借贷消费,良性的借贷消费不需要付任何利息,甚至还有奖励”。

上一篇:听懂格林斯潘式“加息”的语言 下一篇:“高端一族”的理财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