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积累:学生成长的底色

时间:2022-10-22 01:20:31

古诗积累:学生成长的底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感受语言的优美,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智力l展表现出质的飞跃,他们的注意能力、记忆力都有了较大提高。小学阶段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利用、营造诗教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浓浓的育人氛围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几年,学校一直在打造“书香校园”“赏诗园”“诗教长廊”……徜徉其间如在画中游。笔者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课间与学生一起漫步林荫小道,或吟诵长廊中的优美诗句,或欣赏优美景色,放松心情,陶冶情趣。优美的环境,经典的诗文让学生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的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班级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也很重要。笔者根据本班实际情况,以古诗文化创设为突破口,强化外显文化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召力,使学生置身班级中,经常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形成“如入云烟之中为其所烘,如近墨朱之处为其所染”的良好育人氛围。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项设计都对学生产生影响,笔者在教室的窗户上张贴出小学生必背古诗中的一些常见的古诗,让每一个学生每时每刻都能注意到;在教室四周墙壁上张贴出一些诗人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崇拜;丰富班级图书角,在图书角中配备一些有关古诗的书籍,如《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学古诗》等,丰富学生的阅读;充分利用前后两块黑板,在前面黑板上开辟一块“每周一诗”的栏目,上面摘抄序列中的古诗,每天带领学生吟诵;利用后墙上的黑板,在上面开辟一块“光荣榜”栏目,表扬一周古诗积累多的同学;开展古诗“课堂热身”活动。

创新古诗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立足日常的课堂教学,结合所教学的内容,捕捉古诗内容的细节,引导学生背诵、积累,这样既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同时更能提高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笔者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在开始导入新课时,吟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帮助学生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接着话锋一转,庐山不光瀑布壮观,庐山的云雾也格外壮美,让人流连忘返,下面让我们走进庐山的云雾……可以说学生对古诗的喜爱是老师“熏”出来的,课堂上老师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适时向学生推荐经典诗文,诗中优美的意境,抑扬顿挫的语调,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因为学生也想“腹有诗书气自华”。

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古诗教学。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我们似乎在走模式化的道路,“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在教学古诗时,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还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展开想象,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让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出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与诗人零距离对话,体验成功喜悦,从而激发积累的兴趣。

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

开展古诗朗诵比赛。小学古诗教学中,朗诵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著名学者叶嘉莹也说:“我以为中国古典诗歌之生命,原是伴随着吟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的。古典诗歌中的兴发感动之特质,也是与吟诵之传统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要经常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或阅读主题班会课开展古诗诵读比赛,让学生展示近期积累的成果。古诗诵读比赛,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体验成功的乐趣。开展古诗诵读比赛也充分调动学生积累古诗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积累古诗的兴趣。

开展古诗故事会。每一首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短短28个字却隐藏着李白与孟浩然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为了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笔者召开古诗故事会,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一首诗,通过查阅资料,自己撰写故事,让学生交流中走进诗人,走进诗词。开展古诗故事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研究古诗的热情,提升学习能力。

古诗积累延伸至家庭

家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学生的古诗积累,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将会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做好家校联合,鼓励家长参与到督促、鼓励学生积累的工作中来,以实现古诗积累延伸至学生家庭。

通过家校通平台或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宣传学生积累古诗的意义,让家长利用茶余饭后的机会,开展家长与孩子的诵读、积累比赛,以此调动学生积累古诗的热情,激发积累的积极性。家长积极与老师协作,每天给孩子留出足够的诵读时间,有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去读、去背,每一个学生家庭都创造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如此“书香门第”,学生怎么能不喜欢古诗?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

上一篇:浅谈高中班主任如何搞好班级管理 下一篇:构建和谐校园离不开规范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