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时间:2022-10-22 12:36:15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取自2010年10月到2013年10月间选择在我院接收治疗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将40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两组,每组20例患者;医师采用丁苯酞对研究组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采用奥拉西坦对参照组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治疗一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他们进行相应的评分。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研究组20例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在MMSE与ADL间的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关键词: 丁苯酞;奥拉西坦;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74-01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 是指由人体内的各种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血管性痴呆是一种慢性疾病,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记忆力衰退、认知功能减退等。相关统计发现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增高的趋势,高龄患者属于易发人群[1]。在临床医学中对于血管性痴呆疾病的治疗,观点较多,目前没有统一的观点,在我国丁苯酞( butylphthalide)对血管性痴呆疾病进行治疗,是比较常见额治疗方法。为探究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安全性,现选取自2010年10月到2013年10月间选择在我院接收治疗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医师采用丁苯酞对其中的20例患者实施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评价较高,相关的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0年10月到2013年10月间选择在我院接收治疗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将40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两组,每组2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男13例,女性7例,年龄在44~79岁,平均年龄为(43.3±1.5)岁;对照组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男11例,女性9例,年龄在45~83岁,平均年龄为(45.8±1.7)岁,所有患者的病程在在1-3年不等,平均病程在(381.5±3.6)d。上述40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制定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患者入院后医师均采用CT对他们头部扫描诊断为血管性痴呆疾病,所有患者的MMSE评分均在11~22分之间,ADL评分在39~48分之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医师采用丁苯酞对研究组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口服丁苯酞(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丁苯酞软胶囊,国药准字号:H20050299)0.2g,一日三次,连续服药一个月。采用奥拉西坦对参照组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具体用药方法为:奥拉西坦注射液5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95%)250ml中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一日注射一次,30天为了疗程,1疗程结束后停药;治疗一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患者进行评分[2]。

1.3 观察指标:

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评分,并做好相应的数据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研究组组20例患者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参照组显效13例,有效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5.0%,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 vascular dementiaVD) 属于慢性疾病。研究发现,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常常与人体大脑内的炎症反应、脑细胞凋亡等机制相关。相关的白鼠实验研究发现,脑梗死疾病、海马神经元发生进行性改变是导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根源[3]。因此,在临床医学中对于VD疾病的治疗,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对脑梗死疾病与海马神经元发生进行性改变进行控制预防。

丁苯酞( butylphthalide)是我国研制出的一种新型药物,相关的研究发现:丁苯酞对脑梗死病人的大脑中枢神经功能具有改善作用,患者服药后丁苯酞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本组40例患者中,医师采用丁苯酞软胶囊对研究组的20例患者实施治疗,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0,远高于参照组的75.0%;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评分对比中,我们可以清除看出研究组患者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

综上所述,采用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疾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马桂贤,王丽娟.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学[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1,14(2):819-820.

[2] 刘曙东,刘全生,付红梅.丁苯酞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生,2011,9(9):1363-1364.

[3] 李国前,王杰华,杨小霞.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4]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9):682-685.

上一篇:消瘀止痛散外敷治疗踝关节扭伤 下一篇:儿童用药难寻专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