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头版导读

时间:2022-10-22 11:54:04

导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文体,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我们在实践中可以初步作出这样的概括,导读就是通过版面元素的组合,引导和方便读者阅读,为读者快速了解报纸的内容提供指南的一种新闻样式。

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新闻体裁――导读,在各类报纸头版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其它新闻体裁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像一条夺目的丝带,把少至几个版,多至几十个版甚至上百个版紧紧地连在一起。目前,在要闻版除主打新闻和图片外,最抢眼的就是导读了。

报纸的性质和风格决定了导读的样式

导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文体,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我们在实践中可以初步作出这样的概括,导读就是通过版面元素的组合,引导和方便读者阅读,为读者快速了解报纸的内容提供指南的一种新闻样式。

细分当代报纸的导读,在头版上表现形式五花八门,各展千秋。其制作也极为讲究,横栏、竖栏、宽栏、窄栏,有的以图片为主,有的以标题为主。位置摆放各有各的做法,导读置上、置下、置左、置右,还有流动导读,也有在头条位置采用“大标题+导语+照片”模式,有的报纸整版都是导读。综观各家报纸的头版导读,目前基本可以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照抄原题。这是最普遍、最为实用的导读。这种导读所占版面空间小,一般是几条新闻标题加框或铺浅网并列排布,字号一致,字数也基本相同。它的好处在于尽取所有版面的精华,整齐划一,干净利落。

提炼要点。这类导读除有新闻标题外,还有几句简明扼要的文字,把内页稿件所要表达的重要内容或精彩观点展现在读者面前,直接给读者提示稿件要点或稿件观点,一看导读就让读者增强阅读的兴趣。

图文并用。这可以说是目前最流行的导读。这类导读是图片与标题相伴走上头版的,标题画龙点睛,新闻事实简明扼要,再配上图片,通过标题配图,给人更强的视觉冲击。因为图片总是最吸引读者的,视觉信息总是很容易被读者接受。

组合导读。这是最具信息量的导读,指标题、图片、提要等要素适当组合的导读类型,包括标题+图片导读、标题+提要导读、标题+图片+提要导读等。

后缀引导。这类导读是在新闻后面再加上一个后缀,或有新闻标题,或只有相关报道,告诉读者,“要知详情如何,请看相关报道”。这种导读是稿件联动、版面协调的一大特色,对于一些重大报导,能让读者有兴趣详读后面的报道。目前,这样的导读还不算太普遍。

版面导读。应该说这是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导读,头版即“导读版”。版面导读实际是组合导读的极致,在头版上既有标题导读又有图片导读。版面导读常用大字号粗黑体标题和大幅彩色图片,这种导读类型色彩丰富,气势磅礴,极富视觉冲击力。

在这些不同类型的导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导读的样式与风格完全是与报纸的性质与风格相联系的。报纸越厚,导读越强;报纸越庄重,导读也越严谨。我们在导读的实际制作中,不可忽视报纸的整体与导读的和谐性。

导读的兴起和强化提升了报纸的功能

导读是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而兴起的,自然也会随着厚报的变化而变化。导读除了能增加头版有限版面空间内的信息量外,对报纸的总体功能提高也有不小的促进作用:

节省读者时间。因为报纸头版发稿量是有限的,因此,编辑经过分析、比较、鉴别、取舍后,将安排在后面新闻版的新闻制作成导读,最直接的目的是方便和引导读者阅读这些比较重要或有一定价值的新闻,从而为读者省去许多宝贵的时间。

连接读者思路。一张报纸是由多个版组成的,许多文章头版只是露个头,有的甚至只在头版发个标题,其余大量深度报道、新闻追踪、记者调查、新闻分析等需要放在其它版上,这就需要一种形式前后呼应,将头版和内页的报道连接起来。导读的功能这时就能体现出来,虽然报道本身没有在一个版上,但通过导读的连接,至少在一张报纸上能形成一个整体,使报纸表里结合。

优化报纸版面。要闻版刊登的内容往往比较严肃,尤其是一些党报表现的更为突出。这类报纸由于要突出导向性,突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时因领导活动或会议报道过多,大块稿件黑压压一片,让人产生还没看报就已经烦了的感觉。那些其他的有新闻价值的报道往往被“挤”到后面新闻版上。导读则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它可以有效地扩充头版版面的空间,未被安排在头版的重要新闻,可以以各种方式在头版露面,然后在其它版做强做大。这样既能活跃头版的报道内容,又能引起读者关注,还能达到优化版面的目的。

严谨务实的制作才能使导读效益最大化

导读已逐渐成为要闻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若制作不好,也会产生画蛇添足的不良效果,甚至浪费宝贵的版面空间。因此在制作导读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导读的核心是引导。换句话说,就是要让读者一看标题,就想读导读所指的新闻。这就要求编辑在制作导读时,不能有为图省事添满空白的想法,要认真比较,选择那些读者最想了解、可读性最强或编辑部最想向读者推介的稿件。有时,一条经过精心制作的提要型导读,本身既有导读功能,同时又是一条夺人眼球的短新闻,让读者看了导读后情不自禁地想看后面各版的详细内容。

导读的标示要准确。首先是标题准确,新闻标题和新闻内容要高度一致。其次是提示清楚,内页新闻放在哪个版要一目了然。再次是语言要简明扼要。有一种说法,认为要闻版的导读标题与内页的文章标题可以不一致,只要内容相同就行。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若不认真看原稿,很容易做出失实的导读,有时可能只是一字之差却使新闻完全相悖。完全准确应该是导读的首要任务,如果一行主题不容易让读者明白,应该加上肩题或者副题。

导读中图片应慎用。导读栏里的照片尺寸一般都比较小,所以,仅从版面美观的角度看应该选择那些画面简单且色泽艳鲜的图片。同时要强调的是,纯粹的图片导读最好不用,也就是那种只在图片上标明版名就是一个导读的做法不可取。因为这样做不能起到引导读者的作用,读者在图片中看不出“导”的意图,也不知想要说明什么。因此,图片导读最好配上新闻标题。图文型导读本身就是一条新闻,读者一看,便知新闻大概。

导读要防止盲目性。无论厚报还是薄报,都不能把导读当做一种摆设。由于要闻版需要刊登的内容很多,特别是遇到一些重大的新闻报道时,要防止导读被缩短甚至取消的现象,导读应该像一版报头一样,是一家报纸的标志,通过它,能够反映出版面的定位、报道的意图、工作的重点、受众的倾向。

导读版位安排要灵活。应该考虑报纸版式的追求,力求导读版位安排与版式风格统一协调。作为不是厚报的报纸,导读的位置最好不固定,可以采用流动性导读。因为我们在编排版面时经常会出现一些很难处理的地方,放新闻不合适,不放新闻又不能空着,流动性的导读在这时就能发挥作用,可以既合理又自然地把这一问题解决。但是,流动性导读与固定导读相比,对树立报纸的品牌效应会有相当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报纸并没有完全理解导读的真正含意和作用,认为导读是弱化对重要稿件的处理,是浪费头版版面。所以,他们宁愿把非常有意义的稿子删得七零八落在一版发表,也不愿意在其他版做强做大,这其实是在浪费新闻资源。人民铁道报是目前行业报中惟一一家每天都出报的。2001年这家报纸由四个版扩为八个版,2003年在要闻版上增加了导读功能。尽管现在人民铁道报的导读还没有完全形成固定品牌,但已有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一些特色栏目如“在那遥远的地方”“跨越周刊”“新闻纵深”等刊登的内容已经成为导读的常客。事实告诉我们,合理应用导读,将头版整合成新闻“盛宴”,那将会起到仅靠一条重要新闻无法起到的作用。

头版导读无疑已经成了报纸版面的必要元素,但如何把头版导读做好、做出特色,并形成一套完整的操作方法,树立起自己报纸的品牌效应,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为人民铁道报新闻部副主任)

上一篇:朝日新闻社:报业经营管理的经验与困境 下一篇:让新闻走近读者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