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22 11:41:16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肿瘤溶解综合征;恶性血液病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是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大量肿瘤细胞溶解破坏,快速释放出细胞内物质,超过了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能力,使代谢产物蓄积,导致代谢异常、电解质紊乱而发生的一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高血钾、高血磷、高尿酸血症、低血钙、代谢性酸中毒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为提高对本综合征的认识,现将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血液系统肿瘤中发生ATLS的12例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血液科共收治初诊血液系统肿瘤患者296例,化疗后并发ATLS12例,发生率4.05%。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8~54岁,平均32岁。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12例并发ATLS 8例,发生率7.14%;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32例并发ATLS 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各1例),发生率1.5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52例并发2例,发生率3.84%。12例患者均为初治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1]。

1.2 化疗前临床特点 发生ATLS的 8例ALL中6例有明显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2例NHL均有纵膈淋巴结及其他表浅淋巴结明显肿大,1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6-298)×109/L,平均168×109/L,其中6例>100×109/L,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为0.72~0.94,骨髓幼稚细胞比例为0.82~0.98。化疗前所有患者电解质、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均正常。

1.3 化疗方案 ALL用VDL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或VDCLP(VDLP+环磷酰胺)方案诱导治疗;ANLL用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诱导治疗;NHL用CHOP(长春新碱、吡柔比星或阿霉素、泼尼松、环磷酰胺)方案治疗。

1.4 ATLS的常规预防 化疗前1 d至化疗后3 d,每天给患者足量补液(3000 ml/m2),根据尿量,必要时适当应用利尿剂,使出入水量平衡。碳酸氢钠(3~5 ml/m2.d)静滴,使尿PH值在6.5~7.0,口服别嘌呤醇以防止尿酸性肾衰竭发生。

1.5 观察方法 化疗前常规行血、尿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等检查。化疗开始后7 d内每天查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检查,记出入水量。

1.6 ATLS的诊断标准

1.6.1 实验室肿瘤溶解综合征(LTLS) 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下述代谢变化:血磷、血钾、血尿酸或尿素氮浓度增高25%,或血钙浓度下降25%。

1.6.2 临床肿瘤溶解综合征(CTLS) 是LTLS加以下之一者:血清钾>6 mmol/L;血肌酐>221 μmmol/L,产生威胁生命的心率失常或猝死。

2 结果

2.1 ATLS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 所有ATLS患者均在化疗开始后12~96 h内发生,其中10例出现于8~72 h,2例出现于72~96 h。其临床表现持续3~8 d后消失,肾功能和电解质恢复正常。

2.2 ATLS的主要表现 全部患者表现为发热(体温38.5~40.5℃)、乏力、精神差、胸闷及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出现肌肉酸痛、抽搐、心率减慢(48~60次/min);5例患者心电图有T波高尖,ATLS出现的同时8例淋巴结肿大患者中有6例肝脾、淋巴结明显缩小、变软,8例出现少尿,5例无尿。出现高尿酸血症8例(507~1193 mmol/L),高钾血症9(5.59~8.89 mmol/L),高磷血症7例(1.71~6.26 mmol/L),低钙血症5例(1.62~2.06 mmol/L),12例均有尿素氮增高(10.3~42.9 mmol/L)及肌酐增高(174.9~628 μmmol/L)。

2.3 治疗 一旦诊断为LTLS或CTLS,马上增加输液量达3000~5000 ml/d(生理盐水或复方

氯化钠等),酌情应用利尿剂,使出入水量平衡,防止心衰,注意碱化尿液,维持尿PH6.5~7.0,高血钾者立即给予10%Gs和胰岛素,同时给予钙剂、硫酸镁等治疗,5例无尿者及时进行血液透析,别嘌呤醇300~600 mg/d口服等治疗。除2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外,其余10例3~8 d内临床表现好转,生化指标恢复正常。

3 讨论

ATLS是血液系统肿瘤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其促发因素很多,最常见于细胞毒药物治疗,也可见于激素、发热、某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等),放射治疗等,部分可无促发因素[2]。

ATLS的发生机制不论其促发因素如何,都是肿瘤细胞短时间内大量崩解破坏,其细胞内容物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代谢异常和电解质紊乱所致。其危害:①高钾血症,引起高钾血症的机理一方面大量细胞破坏,细胞内钾释放进入血流,另一方面,ATLS时出现的代谢性酸中毒,使细胞外液氢离子进入细胞内,而细胞内的钾释放出细胞外,再者ATLS时发生的尿酸性肾病,使钾排出减少。表现为肌肉酸痛、极度乏力,心率失常、心动过缓,甚至心脏骤停;②高尿酸血症及肾功能衰竭:当尿PH

本组患者中发生高钾血症9例,高尿酸血症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所有病例除2例放弃治疗外,经积极的补液、碱化、口服别嘌呤醇,严密观察监测电解质、肾功能、出入水量等指标,并做好对症处理,对于少尿、无尿,严重高钾者即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均于3~8 d内临床表现、电解质及肾功能恢复。从本组资料看,ATLS虽然凶险,但只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多数患者可平稳度过危险期。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科学出版社,1998:169-193,349-360.

[2] 李强,钱林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9,22(2):93-95.

上一篇: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大泡患者手术麻醉体会 下一篇:谈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