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的良方

时间:2022-10-22 11:34:12

爱是教育的良方

霍懋征老师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啊,在我们的眼中,“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只要我们爱每一个孩子,“相信人人都可以成才”。去年,我代七年级四班的语文,每节课上,坐在后排的学生举手的寥寥无几,布置的学习任务也是拖拖拉拉,从不认真对待。为此,我常常被气得吹胡子瞪眼,甚至大发脾气,但无济于事,一连几周都是这样,我几乎失去了信心,直到有一天我从一个同学的作文《老师,我想得你说》中看到这样的字样:“王老师,在我的眼中,你是一位母亲,你的爱如清风拂面一样温柔。”我翻到封面一看,是四班倒数第二的一位同学,这个孩子,为了表明心迹,为了消除每时每刻将面临的惧怕心理,他肯定费了很大力气,才写下了这句违背意愿的话。他把我比作母亲,我配吗?我承认我能笑对回答问题积极、学习好的学生,可也因后进生不及时完成作业,扔下一句“没有见过你这样屡教不改的人”;也曾因他们背不完指定的东西,我劈头责问:你把饭吃到哪里去了?而今天坐下来静想,我才意识到,后排的学生大多是后进生,几乎每门功课都学得很糟糕,我这样强求他们,非但无用,还助长了他们的自卑心理,而我正做着这样的无用功。我有些后悔自己急功近利的做法,就在当天,我第一次考虑了有关后进生转化的问题并制定了有关方案,以帮助他们进步。

一、平等相待,找回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想,后进生也是如此。然而,我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只是一味地把他们放在与其他同学一样的层面上,使后进生总觉得无所适从,而我们还是埋怨他们这不是那不是,却不知静下心来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一想。我们哪里想过,我们的一句埋怨话,不经意间却给后进生戴上了“差生”的帽子。“己不如人”的阴影一旦蒙在后进生的心头上,他们便会渐渐沉默起来,惟恐多说一句招来老师的指责、同学的嘲笑。甚至,他们中的有些人经过多次失败的体验后,索性破罐子破摔,上课懒散,下课捣乱。我想,诸如此类,均是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发现、研究、探索的兴趣的表现。所以,我及时树立了“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力求每一堂课的设计都隐含着“语言激励”,如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手势,甚至在他身边多逗留一会儿,均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我觉得后进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懦弱、胆怯,语言激励可以给他们以良好的心理定位。有时,我还像个朋友似地出现在他们身边,鼓励他们互相看一看、问一问、谈一谈、赛一赛,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到受尊重的感觉。久而久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就不请而至了。直到现在,我还是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爱,一定能帮后进生找回自信的。

二、因材施教,消除差异

教育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而且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找到帮助、教育儿童的适宜方法。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会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尽力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发展需要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当然,有时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有些后进生也不愿举手回答,我就偏叫他,叫一次不行,再叫一次,我的目的只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经过这堂课的教学各有所获、各有所得。而且,在布置作业时我会尽量设计一些选择性强的作业,使后进生做有所获,且无被老师指责之忧。我还多方了解他们的爱好,在适当时,出人意料地重用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差。这样,后进生也因能回答几个问题或做几件像样的事而信心倍增,课堂中参与意识越来越强,还常常出人意料地提出别样的见解。他们这样尽力,我还能责备他们吗?

三、合作互助,共同进步

建立“互助制”是帮助后进生的又一个途径。我们提倡“所有的学生都是好学生”,但我们又不能不承认学生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以孩子们的智力、个性及学习成绩划分、组合成合作学习组,每组六人。而且为不拖任何组的后腿,我把班内倒数的几个同学编为一组,由我做组长,只要有机会,我就把他们组织在一起,教他们学习方法,帮他们讲解疑难。为了尽量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合作小组学习时,作为教师的我会尽量少讲、精讲,放手让合作组讨论学习,使后进生在一定范围内可自由学习,同时也使后进生在这个动态环境中得到同伴们的帮助,使其创造力也得到较大的发挥。“团结就是力量”,后进生在互助友爱中找到了进步的希望!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发现大多数后进生举手的频率高了,甚至有时举得高高的,让人不忍心不叫他们。我还发现,在他们的脸上忧愁少了,笑容多了;自卑少了,自信多了;惧怕少了,欢乐多了。我终于悟出,这正是爱的力量,是爱教育了他们、改变了他们。

是啊,爱是教育的良方,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上一篇:重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浅谈高效的化学课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