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

时间:2022-10-22 10:41:44

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探究

摘要:在城市建设逐步加快,人口密集度大的情况下,高层建筑物的向高层发展是必然的,因此对高层建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地基基础是整个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项目的质量,所以在高层建筑基础的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素质,保证高层建筑质量。

关键词:高层 建筑 桩基础 施工 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一、 桩基础工程概述

桩基础工程能够对高层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竖向荷载进行转移,转移到高层建筑物桩基周围的土层中,尤其是在面对暴雨、地震等一系列自然灾害中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利用高层建筑物桩基中的竖向承载力强这一优势,增强高层建筑物在受到一些外力作用时的抵御能力,不仅仅减少了高层建筑物出现塌陷或者是倾斜的现象,还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高层建筑物的稳定性,这也是高层建筑桩基础在高层建筑基础施工过程中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当重视地基变形与地基承载力的标准与要求,在土建工程的施工中要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合理的勘察,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二、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的施工准备

高层建筑桩基工程在施工的前期阶段,应当做好相关的准备措施,这是保证高层建筑桩基础工程能够正常施工的前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施工准备:

1.对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合理的勘察。

勘察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现场环境的主要目的,是对施工现场中的实际情况以及一些基本的数据信息进行掌握,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在制定过程中提供准确、详细的资料,确保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方案的可靠性、正确性,所以必须保证勘察工作的合理性与严谨性。在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现场的勘察中,主要是勘察施工现场中的气候、地理环境等一些自然因素,然后对勘察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与研究,以此来确定桩基础工程施工现场中的土层类型、施工深度、水质变化情况、地下水位;还要了解桩基础工程施工现场中,周围一些高层建筑所在的位置、结构、距离以及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使用时间、结构构成、深度、距离、管径大小等一系列情况。

2.桩基础施工方案的编制准备。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现场的勘察完成之后,要开始对桩基础施工方案进行编制,在编制施工方案时要根据勘察施工现场中得到的数据信息,对桩基础的施工方式、类型、机械的使用进行确定,在编制施工方案时还要充分考虑如何保持桩基础工程周围高层建筑物的稳定性,避免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对桩基础工程中的基桩进行试验,以此来确定桩基础中的工艺参数。

3.桩基础施工现场中的放线定位。高层建筑桩基出施工现场中的放线定位,这一工作主要是分为水准点确定与确定桩位,要保证在进行放线定位时不会受到桩基础施工的干扰。在对水准点进行确定时,要按照设计中的要求对每一根桩的进行标高记录,主要的目的是控制桩基施工中的标高;在确定桩位时,要在平整的桩基础地基表面中,对放歌控制网进行设置,然后根据设计中的尺寸沿着轴线方向对每一根桩进行编号,利用打桩机对每一根桩需要打入的位置进行确定。

三、 灌注桩基础主要施工要点探究

1. 护筒的埋设

(1)制作护筒采用钢板,同时注意护筒的内径要比桩径大 20~40cm,护筒坑直径要比护筒大大约一米,在护筒进行埋设之前要护筒底部的淤泥全部清除干净,从而使得护筒坐落在比较坚固的地基上。尽量使得护筒中心与桩的中心线重合,即使有误差也不能超过五厘米的平面位置。尤其要注意的是护筒四周必须要用粘土分层夯实,且护筒最好高出地面三分米,在连接处要使得护筒内没有突出物。

(2)钻孔及钻孔顺序。首先在进行钻孔工作前要对钻机的平整度进行核正,不能有倾斜的情况出现,然后对准孔位,慢速的钻进。最后等到导向部位或者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才可以加快钻进的速度。下表为钻孔过程中的泥浆指标要求:钻孔泥浆性能指标方法 相对密度粘度 含砂率% 孔底沉淀厚度正循环1.05~1.08 17~20 小于 4% 小于等于 0.2d

(3)清孔。当钻机的钻孔已经达到图纸规定的深度要求后,而且成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要立即进行清孔的工作。在进行清孔工作时为了防止钻孔塌陷要使得孔内的水位高于地下水位至少 1.5m 以上。对于清孔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首先,清孔的速度一定要快,因为停顿的太久会使得沉淀的厚度增大,泥浆的钻渣沉淀增多;其次,要对孔内的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的沉淀厚点进行检查,如果超过施工规定的要求就要进行再次的清孔工作,直到符合施工要求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最后,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工作。

2. 钢筋笼的制作与吊装

(1) 制作钢筋笼要严格按照设计加工的要求。要用钢筋定位支架控制主筋的位置,将其等分距离,主筋之间的间距允许偏差范围为±1 cm,钢筋笼直径的允许偏差范围与主筋相同;箍筋或螺旋筋螺距允许偏差±2 cm;而对于钢筋笼长度之间的允许偏差范围为±5 cm。同时为了加强对钢筋笼的箍子作用,加颈箍宜设在主筋外侧,这样不会额外的增加施工难度。

(2)钢筋笼的吊装

一般采用吊车来吊装,最好一次性整体安装完成。将吊装的吊点设置在加强箍筋处,同时为了确保起吊时钢筋笼不变形,要采取绑扎砂杆的措施加强钢筋笼的刚度。钢筋笼在吊入时要对准孔位慢慢的轻放。在吊装工作进行时如果遇到阻碍要慢起慢落并且正反旋转使之慢慢放下,从而防止其碰撞到孔壁引起不必要的坍塌事故。与此同时要密切的观察水位的变化,对是否坍孔进行检查。在进行钢筋笼的分段吊装施工时,要使得入孔搭接采用单面搭接焊,同时上下节轴线控制在同一直线上。当钢筋笼入孔后要进行测量校对工作,然后用吊筋将其牢固定位于孔口,从而防止下落现象的发生。尤其要注意的是,钢筋笼在吊装时要防止它发生变形,在安放前需要反复检查孔内的情况,直到确保孔内没有塌方和沉渣现象。在安放钢筋笼时要使其对准孔位,缓慢顺直施工,严格避免使其碰到孔壁,禁止墩笼、扭笼。等到桩上部的混凝土初凝后,才可以解除钢筋笼的固定设施。

3. 砼的灌注

砼灌注时的要求,砼灌注时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必须要在成孔质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灌注,且在灌注前要对孔底的沉淀厚度进行再次的测定,如果超过规定必须进行二次清孔。

第二,在进行第一次灌注入孔后要立刻对孔内砼面高度进行探测,从而计算出导管内的埋置深度,如果数据符合施工要求就可以进行正常的灌注。

第三,在灌注工作开始后,灌注应该紧凑连续的进行,不可以中途停止,同时在灌注的过程中还要预防砼拌和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底,从而致使泥浆内含有水泥变稠凝结。

第四,在灌注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观察,尤其是对管内砼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的观察。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

第五,在灌注的过程中,管内的砼如果含有空气,之后的砼就要慢慢的灌入,不能将整斗灌入漏斗和导管,这样可以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从而防止挤出管节间的密封圈使导管漏水。

四、 结语

桩基础在我国高层建筑中始终是主要基础类型,在施工中又受自然条件、地质结构、周边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所以要综合施工项目的自身要求及其特点,进行施工前深入工程现场的勘探和测量,从而保证工程中的各项数据、指标都是准确的。在施工中要保证各种施工技术得到正确合理的运用,尤其是要加强对一些施工要点和施工的关键环节的研究力度,从而保证以后的施工作业能够速度与质量及安全并行。

参考文献

[1]康旭元.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J].山西高层建筑,2005(01).

[2]贾清霞,李竟飞.桩基础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

[3]施伟达.关于桩基础施工测量质量控制的初步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06).

上一篇:浅谈机电设备安装中的常见问题及改善措施 下一篇:阐述硅藻土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