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APP工作室共成长

时间:2022-10-22 10:34:02

我与APP工作室共成长

很喜欢一句话:如果你想走得快,那就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那就一起走!很庆幸,我遇到了这样一群人,那就是我们江干信息APP工作室的教师们!我们因为对APP应用程序的热爱而一起起航,一起努力,一起向着目标前进。

回望APP工作室的发展历程,正是它陪伴我一路成长。2015年5月,我接到一个通知,参加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与市、区教研员商量之后,我将上课内容确定为APP的初始课,那时正是APP工作室成立的前期。区信息技术培训内容中就有App Inventor板块,我们这群人就跟着杭州市教研室李伟老师的步伐,开启了App Inventor学习之旅,从那次培训开始,我们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而后,我们又迎来了杭州市少年宫组织安排的安卓应用程序设计专项培训活动,在那次培训中,我对App Inventor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其程序设计思想进一步明晰了。

经过这两次培训,我渐渐熟悉了App Inventor,并被它所特有的编程方式吸引,而那时的我也遇到了困难,发现自己学与学生学完全不一样,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的学生来说,这一节课我到底要带给他们怎样的感悟与体验?事件、方法、组件、属性这些专业词汇,又如何让学生理解呢?程序设计课与作品制作课有怎样的区别呢?

当这些问题充斥在我脑海里的时候,我区APP工作室在2015年9月正式成立了,30多位教师选择了该工作室。当我与他们交流这些困惑的时候,他们都说先上一节课听听吧!这就开启了我们工作室的第一次活动,记得那是2015年9月17日,在杭州市景华中学,我们工作室的所有成员第一次聚集在一起,认真聆听了我的一节课。上完课后,每个成员都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带着这些想法,我们工作室的每位教师都站在学生的角度,围绕上课的内容创作了电子相册,从最基本的功能做起,然后一步步地加深与实践,每个成员对这一主题都有了新的认识。

工作室有一次活动是以“App Inventor程序设计的过程与方法”为主题,工作室蒋老师带着我们通过“涂鸦板”和“打地鼠”这两个APP案例,让我们知道“知道要做什么”“分析用什么组件”“思考要怎么做”三步走的过程分析和App Inventor中逻辑设计的方法分析。在这次活动中,我对App Inventor程序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思考,特别是从功能效果到代码编写的跨度,需要用更专业的语言来表述。例如,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实现这一功能要对哪个组件编写代码?这一组件发生了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将触发哪个组件发生变化?这个组件中的什么属性发生了变化?在后面的试教过程中,发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确实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程序设计的方式来思考,在过程中渗透对这些专业词汇的感悟。

记得我们年度总结活动后,我发过这样一条微信:不帅,不美,不懂新技术,不会写段子,不会演小品,不会磨咖啡,不会做蛋糕……总之,不十项全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江干信息人!正是这一群人,他们执着,因为热爱!我想,这就是对这一群人的最好诠释。

都说旅行,不是去了哪里,而是和谁一起去。我也深感如此,我遇到了这一群美好的人,我们一起行走,一起欣赏着沿途的风景,于是这便是最好的成长。

上一篇:关于加强煤矿综采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探讨 下一篇:在3D工作室成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