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的应用与思考

时间:2022-10-18 09:27:25

【前言】“班班通”的应用与思考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应用“班班通”教学的优势 1.“班班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枯燥的讲解无法持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班班通”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优势,把丰...

“班班通”的应用与思考

【摘 要】“班班通”进入课堂,打破了“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课堂教学格局。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断更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就当前来看,“班班通”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对软硬件以及课件的依赖性较强,对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力不够。学校对“班班通”设备的维护管理也有待加强。所以,应强化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加强对“班班通”设备的管理与使用。

【关键词】班班通;应用;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07-0053-02

近四年来,“班班通”工程在遵义市中小学迅速推广,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班班通”普及率已达80%以上,这对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深刻的变化。然而新技术进入教室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并没有得到深度融合,课堂教学有效性并没有提高。有的学校普及了“班班通”,但教育教学质量没有明显提升,有的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人机共灌”,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探索如何在学科教学中高效运用“班班通”,让其发挥应有的效用,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困惑。

应用“班班通”教学的优势

1.“班班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枯燥的讲解无法持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班班通”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优势,把丰富多彩的视频、动画、图片等媒体资源展示给学生,教学情境会更加生动逼真,更富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某些问题的设置,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意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就会唤起其内在的学习愿望,就会聚精会神,努力刨根问底,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班班通”扩大了教学容量并丰富了教学方法

“班班通”辅助教学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架起了通向高效课堂的桥梁,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视频、动画、图片等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它让远程教育教学资源走进了教室,实现了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促进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互动,更好地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自然提升。

3.“班班通”改变了教师备课形式

“班班通”工程倒逼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使教师从原来的手写教案,走向键盘输入教案,从纯文本方式到超文本方式,更易于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教师不仅可以在电脑上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也可以直接通过搜索引擎检索自己所需要的教案和课件等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再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整理和加工,为我所用。当然,也可以将自己的教案和课件上传到网站,供其他教师分享。

“班班通”应用存在的误区

1.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不少学校特别是边远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操作能力较差,仅把“班班通”设备当作显示屏来使用,缺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课型的教学设计能力。“班班通”中很多重要的适于教学的功能,并没有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根据调查了解,有些教师由于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差,特别是一些老年教师对计算机操作一窍不通,造成“班班通”利用效率太低,甚至成为一种摆设。即使有部分教师用,也只是将其当成显示屏来使用,没有真正把“班班通”设备用活、用好。

2. 教师信息资源整合能力不高

在课件制作中,不少教师资源整合能力急待提高。个别教师甚至认为,资源用得越多越好,信息量越大越好。教师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信息轰炸”。一节课结束,没有点拨,没有探究,没有思考,仅仅是一次听觉与视觉的“盛宴”,缺乏逻辑性、科学性、思想性。不少教师不加选择地下载网上现存的资源,或把同校教师制作的课件直接拿来使用,而没有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工、整合,用在钻研教材上的时间太少,更没有真正吃透教材。

3. 教师对“班班通”的依赖性太强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都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手段,一会儿展示这个片段,一会儿展示那个片段,把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有些学生该做的实验不能亲手操作,该画的图不能亲手画,该练的字不能练,本应该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的问题都由教师和多媒体代替了,学生课堂上动手动脑的机会大为减少。

4. 学校对“班班通”设备维护管理机制不健全

时下,不少学校管理不善,教师责任心不强,造成非教学应用时段,设备仍在运行,有的甚至整天开着设备,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有的学校缺乏专职维护人员,没有行之有效的制度职责,有的“班班通”设备甚至积满了灰尘,缩短了使用寿命,直至损坏。在一些中小学,目前“班班通”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处于较低层次、较高成本的状态。

“班班通”应用的建议

1. 建立可行的设备维护考核机制

为了加强对“班班通”的管理和使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把“班班通”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作为对各中小学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完善各项管理、维护制度。学校要加强对“班班通”的管理和使用,做到“班班通”管理和使用的有序化和常态化,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班班通”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班班通”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利用效率。

2. 建立健全校本培训科研机制

为提高“班班通”的使用效率,我们应充分整合资源,建立市、县、校三级“班班通”应用教研机制,形成科教合力,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向深度融合发展。同时,各学校要以“校本培训”为抓手,安排具有较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班班通”应用培训。只有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班班通”应用水平,“班班通”的利用效率才能提高。

3. 加强对教学资源的整合遴选

教师在使用资源时要合理选择,只有结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修改,才能对教学真正产生价值。如对于化学学科中的有害气体实验、物理学科中的机械内部结构的剖析、生物学科的动物解剖实验等,我们要尽量使用多媒体展示。这样安全、环保、清晰,使原来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形象,学生能够一目了然。但有些实验课,如九年级物理中关于分子运动理论的“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实验,就不应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展示,而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准备实验材料,合作开展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 充分利用“班班通”,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将“班班通”应用于学科教学,要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促进教师角色转变。未来的教师将不仅仅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还要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导学者、资源的开发者,甚至成为教育创新的研究者。这些角色的转变,都需要我们运用“班班通”在教学过程中去不断探索。同时,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向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建数字化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让“班班通”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积极转变。

上一篇:促进小学生阅读困难转化的个别化辅导策略 下一篇:致敬图灵奖:风云五十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