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态 平安是福

时间:2022-10-22 08:42:57

关注生态 平安是福

时逢春节,人们都要贴吊钱、挂春联,还有通电话、发短信,多喜爱“四季平安”之类的祝福词语。平安,《汉语词典》释为:“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民谚讲:“平安是福”,无非是两项内容:一是自身没病;二是环境无灾。两者俱佳,自然得福。人们祈求平安,不只日日平安,且要岁岁平安。现在有些以“平安是福”为题的歌曲或电视剧,尤为人们喜闻乐见。这表明平安之于人们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人生长河,祸福难测。自然灾害,无法避免,如南方暴雨冰雪、汶川特大地震、东南沿海台风、西南的泥石流等,就是难以逃脱的,只能防灾减灾。除此,一些人为灾害,视听报刊传媒即时信息,也让人充斥耳目胆颤心惊,像飞机失事、火车出轨、路桥坍塌、商场失火、旅游伤害、食品中毒,还有上当受骗意外伤害等。只要人能增强忧患意识,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平安度日,还是可以如愿的。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视角看平安,就需要关注四时变化,适当加以调摄,也能平安度日。

我国元末明初,有位养生学家冷谦,据记载,他生年140岁,历经南宋、元、明三个朝代,用今天的话说,是一位跨世纪的老寿星。冷谦著有《修龄要旨》,内容兼及养生气功,如延年六字总诀、导引祛病歌诀、十六段锦、八段锦等,功法全面,论述翔实。其中“调摄”养生功,是简而易行的健身之道。涉及医学、环保、养生等许多方面。文虽出自六百余年前,今仍不失其现实意义,论述要点可资借鉴。四时调摄,养生各异。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夏三月,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秋三月,天地肃杀,地气清明。冬三月,天寒地冻,万物闭藏。据此特征,酌情生计,今人亦需遵从。

然而,近年来出于种种原因,全球气候变化颇大,甚至与历来四时调摄相悖甚远,让人难以循规践行,且对人类健康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人欲求生存发展,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否则就会遭大自然的报复,甚至被淘汰。

1995年以来,科学界一直在进行自然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与研究,关注传染病特别是流行性疾病同自然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还有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天气变化和人口死亡率之间的联系。只是当时可供研究实测气候长期趋势变化对健康影响的资料序列实在太少了。上世纪90年代初,科学界开始研究人类健康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脆弱性和适应性;其中包括“热应力”如热浪、寒潮;“气象灾害”如洪涝、风暴、干旱以及“空气污染”等对健康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就是伴随着热浪频率和强度的增加,使夏季变得酷热,冬季呈现温和,导致严重疾病相应增加。有资料表明,热浪对健康的影响正在不断加剧,基于“热岛效应”,城市市区的气温不仅偏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对患病率和死亡率都会有更大的影响。而热浪又多与高污染水平相关联。史载,1995年美国热浪期间,经分析死亡人数有一半以上是由当时空气污染加重引起的。

如今,人们提到全球变暖,就会想到气温升高、冰层融化还有海面上升。然而,全球变暖对地球的破坏远不止这些,诸如干旱的河床、消失的湖泊,由此带来水资源匮乏。四季的另一端,冬季的患病率和死亡率要比夏季高l0%~25%,原因之一是暖冬,降雪少。天气酿成的灾害,短期影响主要是人员伤亡,中期影响则是传染性疾病增加,长期影响却是损失所致精神压抑后的心理障碍。于是,人类开始反思并约束自己的行为。

预测,全球变暖带来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气温升高,致使植物花期提前并产生更多花粉。大批过敏原提前出现,过敏性疾病相伴而来。打喷嚏,眼发痒,皮肤病等不期而至。 当人们欣赏百花齐放时,却无意陷于百病丛生中。

现代人力求变革生活条件,研制多种全天候设施,旨在保护人类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在到处铺设人行道的大都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似乎是阻挡了风沙的路径,扩大了吸收阳光热气的表面区域,意想不到的结果却造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这在日本东京等城市表现得尤其明显,高度潮湿使热气升高效应倍增。东京现在平均气温比上个世纪前升高了17℃,原产于中国南部亚热带的棕榈树出现在东京市区。由于热空气上升就形成突袭而来的暴风骤雨。空调的超大普及,试图缓解盛夏高温,结果天气适得其反。压缩机在制冷过程中产生废热气排放室外,使都市街道暑天气温增高2℃~4℃。是人主宰天气,还是天气奴役人,更引发人们审思。

不久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表最新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明确指出,“全球变暖已是不争事实”,并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潜在恶果作了更多描述。报告认为,全球变暖现象可能90%源于人类的活动。预测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上升 1.1℃~6.4℃,海平面上升18厘米~59厘米,全球变暖将导致气候灾难更加频繁猛烈,干旱缺水同时出现。

人们能够有效地采用各种适应对策减少气候变化对健康的许多影响,建立更有效的早期预警监测和快速反应系统,实施可持续防控计划。评估适应对策,确定实施顺序。尽管有卫星探测和灾害预警,可是人们仍然受到天气的支配。人们试图采用各种科技手段来改变天气,但自然是个环环相扣的复杂系统,人定胜天依旧是浪漫梦想,难以掌控改变现实。

生态环境并非远在天边, 而是近在眼前。森林、海洋需要环保,社区、楼群更要守护。唯有从日常生活着手,诸如防治污染、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布袋购物等琐事细节做起,改善起居卫生条件,共同珍惜你我他身边的环境。生态文明基于心态文明,源于认知文明。人不尊重环境,随心所欲,环境必报复于人,传染病暴发蔓延即是一例。唯有生态与心态同步前进,通过物质与精神协调共融,方可感于心而践于行。人,只有自觉自律爱护环境,才能受益环境。中国儒家主张“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也表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日本在上世纪50年代,战后经济衰退,60年代开始经济大发展,彩电、空调、冰箱、住房、汽车购销两旺,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与社会公害。于是,从70年代起,日本就把主要精力放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日本已列入发达国家,而且人均寿命居世界首位。在大自然赋予的条件下,保护环境,减免污染,享受和煦阳光、清新空气、葱郁绿阴、纯净食品,优雅环境,已经并正在成为日本人享受生活的追求时尚。而且,日本老年人是在敬业劳作中延长寿命。如今,我们倘不关注生态建设,纵使有千条养生妙计,也会前功尽弃,甚至功亏一篑,何求平安得福?基于此,人的养生保健就面临严峻考验。天人合一的养生规律,是否也需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加以调整呢?四时调摄已不是固有约定俗成的模式,而是在不确定性因素的环境下灵活运用,根据自身条件和所处地域,调整身心状态,慎选生活用品,科学控制饮食,明了医药新知,维护自身康宁,力求岁月平安。编辑/吕毅

上一篇:帮助任何人都是在帮助自己 下一篇:生存期预测:最不人道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