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白酒遇上辣椒

时间:2022-10-22 08:40:02

当白酒遇上辣椒

每听到个“辣”字,便想起那辣椒下酒的日子。

那是上世纪60年代末,为了响应支援山区教育的号召,作为走出校门不久的我,毅然离开省城,来到皖南山区的一家乡办中学任教。哪知不下半月,便发现意愿与现实反差太大。从学生的衣着或面色,足以看出农家的生活是普遍拮据的。此乡无疑是典型的贫困乡,教师的收入也很微薄,即使有钱也买不到新鲜的蔬菜。因当地的山势高,寒气重,作物的生长期短。一入冬季,大多是以腌制的菜下饭的。物质的匮乏,对于清贫惯了的教师来说,可以克服或忍之,繁重的教务对于年轻人来说,也能受之。而夜幕降临后的孤寂或冷寂,就难以承受了。

为了排遣,平时对酒点滴不沾的我,竟也试着啜饮起来。至于下酒菜,有些好心的家长不时送些腌辣椒来。如此也就可以了。但 不识辣性的我,有次竟咬下一大截,呛得咣咣直咳,汗也出来了。同饮的教友说我咬上长而翘的“朝天辣”了。应咬一丁点儿。于是我注意了。哪知第三天又撞上辣性了。这一次辣不仅如上次的满腔辣,而是往肚肠内一直的辣下去,连抿下的一点酒也吐掉了。又经教友点拨,方知是碰上了细而硬的“铁钉辣”了。怪不得直往肠里钻。但肠胃的生理性刺激,引发了心理的反应,激发了生活或见识的积淀。读过《红楼梦》的我,想到书中的才子佳人们的饮酒食蟹的美宴来。蟹是凉性的,而酒是热性的,一冷一热之中和,便舒怀,也就有了黛玉的著名的咏蟹诗。而我们是白酒对辣椒,热上加热,或火上浇油,焚心烧肺呀!如何作诗?说得大家笑了起来。当然,我们是穷教书的,不是才子佳人。该辣,该烧吧?!

还有一次,同样是白酒对辣椒。正谈得起兴,忽然有位粗汉闯了进来:“你们这些臭老九,还喝酒?……我问你,我家的孩子为什么被关得很晚才回家?”事后方知此人是昨晚被“罚”补作业的学生的家长,据说在村里有点职务。面对如此的粗暴与辱骂,做教师的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也许是怕事吧,加之教师有被殴打的恶例在先,为了息事宁人,只好忍心赔礼了。此人走后,有位教师才风趣起来:“嫌我们辣得不够,又添新辣来了。”还有人说:“此乃比辣椒更辣的社会辣也!”而我抿了一下酒,略有所悟:“辣椒之辣,辣在口中腹内,漱漱口,或喝些茶,略可消解。而这‘臭老九’之辣,是烧心之辣呵!教师的心已被社会的辣汁腌渍了!除了挥之不去,隐隐灼痛,还有什么呢?”

如今的我,已退休数年,依然不忘那有情与无情的“辣乡”。去年终于有机会来了个故地“回访”,发现该乡变了!代之而起的是崭新的教学大楼,农家的农舍大多被新楼替代;昔日的学生成了家长。有位学生的家长,或家长的学生,以丰盛的家宴款待被称为“恩师”的我,望着那十几道菜肴中的竹笋烧肉,上盖或红或绿的辣椒丝,顿感丝丝甜意,丝丝香气。也勾起忆念中的一丝辣意。但毕竟还有更大的欣慰:农家不再津津乐道那畸形的自豪或稍有即傲的“辣椒下酒,天下没有”了。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这是生活的真谛吧!

上一篇:悠悠亳州绵绵酒 下一篇:酒瓶上的奇文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