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新疆制造业发展浅析

时间:2022-10-22 08:06:36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新疆制造业发展浅析

摘要:在美国、德国等制造强国相继实施“再工业化”、“工业4.0”等战略背景下,我国出台《中国制造2025》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新疆担负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重要任务,加快制造业发展,打造西向开放制造业基地,加快提升新疆制造整体水平尤为重要,本文对新疆制造业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疆;制造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制造业是支撑经济平稳发展的主要力量,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战场,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要领域。近年来,美国、德国等制造强国相继实施“再工业化”、“工业4.0”等战略,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我国出台《中国制造2025》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要主动对接国家制造业发展新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提升新疆制造整体水平。

一、新疆制造业发展现状

1.骨干制造企业具备了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新山子石化具备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产能,乌鲁木齐石化具备百万吨芳烃和十万吨三聚氰胺、六十万吨化肥等化工制造能力;新疆优势装备制造企业特变电工、金风科技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具备了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在新疆新型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4年特变电工综合实力位居世界机械500强第三,发挥了新疆制造的表率作用。

2.一批先进制造技术占领行业制高点。新研股份新型多功能自走式玉米青(黄)贮联合收获机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和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奖。新疆电解铝生产技术全国领先,单台电解槽生产能力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单产电耗达到全国最低水平;大型风电设备、输变电设备、沙漠越野车、特种运输车、节能型抽油机等产品的性能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3.部分先进产能领跑全国。2014年新疆光伏发电综合制造产能约500万千瓦,国内排名第一,国际排名第三;变压器产量2.66亿千伏安,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一;电解铝产能规模全国第二;大型农物业装备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三。

4.内部结构趋于优化。新疆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石油加工及炼焦、钢铁、有色、农副食品加工、机械、纺织等行业占制造业总产值80%以上,其中有色、建材、机械、汽车、医药等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加快。

二、新疆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新疆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阶段,新疆制造业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严重制约了新疆经济快速发展和质量效益提升。

一是总量规模偏小。新疆工业中制造业规模小,占工业比重不高,整体产业附加值低,资源转换深度不够。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装备制造虽然行业涉及门类,但只有输变电装备、风电装备、农牧业装备具备一定规模,其他各门类企业规模、产品档次、品种竞争优势都不明显。三是基础制造较薄弱。制造企业多以组装加工为主,关键和核心技术及部件对外依赖度60%,特别是支撑行业发展的“四基”能力十分薄弱,锻造、铸造、表面处理、大件加工能力等严重不足。四是创新能力不足。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不完善,缺乏先进制造业发展必须的技术储备,特别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大多数企业研发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五是专业人才缺乏。制造业属知识密集、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业高层次、复合型、领军型人才的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今后时期,需下大气力解决制造业人才发展问题。

三、加快新疆制造业发展的对策

当前新疆要重点发展具有特色有优势有基础的先进制造业,如能源装备、农牧业装备、石油及石化配套加工、矿山机械、建筑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设备、节能与环保设备、新兴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纺织和服装制造等行业。加快产业发展升级,走规模化、智能化、服务化、创新化、品牌化、集群化、绿色化的发展道路。

1.做大制造业规模,提升“新疆制造”整体实力。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内涵式技术改造。支持重点石化、轻工、建材、钢铁、有色等传统制造在产品升级、节能生产等关键环节进行填平补齐技术改造,引导制造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2.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提升“新疆制造”智能化水平。推动石化、钢铁、机械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集成应用,运用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面创新,提高企业在工艺流程改造、在线检测、质量性能提升、营销服务等领域的系统化整合能力,打造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3.延伸产品价值链条,提升“新疆制造”服务化水平。引导优势企业从以产品制造为核心向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并重转变,从提供设备向提供设计、承接项目、实施工程、项目控制、系统维护和管理运营等一体化服务转变,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打造乌鲁木齐、伊犁、喀什、霍尔果斯等电商产业园和集聚区。

4.紧抓历史机遇,提升“新疆制造”合作化水平。主动承接高层次产业转移。紧抓各省区产业援疆有利时机,主动高水平高层次承接东部及国际新能源装备、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先进制造产业;鼓励和支持“新疆制造”企业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打造国际型知名企业。

5.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新疆制造”创新能力。推动“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创新。通过龙头企业培育、重点项目引入和工业电商转型,引导企业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及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带动行业关联企业向网络化生产模式转变。

6.加快质量提升,提高“新疆制造”品牌影响力。加快提升工业产品质量,深入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和工业质量品牌创新行动,实施重点领域重大装备技术和产品质量攻关工程。扶持新疆制造业名品名牌建设,鼓励打造拳头产品,重塑传统特色品牌,做强现有知名品牌,培育自主创新品牌,全面提升“新疆制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7.加快节能减排,提升“新疆制造”绿色化水平。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重点领域推广循环型生产方式,从源头和全过程减少资源消费、控制资源浪费、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实施自治区级以上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广产业布局耦合循环链接,到2025年力争所有自治区级以上园区创建成为生态园区。

上一篇: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探析 下一篇: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