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新闻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应用举例

时间:2022-10-22 07:50:38

浅谈地理新闻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应用举例

中图分类号: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3―0136-03

地理新闻是指与地理知识有关的新观点、新现象和新数据。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较少去关注地理新闻,即使关注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未能进行深入探究。地理新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真实性、综合性等特点,如果能够正确收集地理新闻,提炼出相关地理知识点,并合理地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和教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且会产生比较好的效果。

一、地理新闻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符合新版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要学习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并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新闻有部分内容涉及的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地理知识,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提取新闻中的地理知识,与地理教学相结合,发现地理新闻中的地理问题,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解释,理解其成因,可以大大提高其地理素养。地理新闻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是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部分。

2.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地理新闻涉及各种各样的内容,有各种天文奇观、海洋世界、地理未解之谜,等等。既有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地理现象,也有一些学生从未见过但比较好奇的地理现象。

调查发现,对于地理新闻中那些熟悉的地理现象,学生会感觉很熟悉与亲切,且学习后可以去解释周围相关的地理现象,他们会感觉到学习地理是有用的,从而增强了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而对于地理新闻中那些未见过但很神奇的地理现象,学生也乐意去学习,因为中学生有着十分强烈的好奇心,都希望能明白其中的原因。

3.弥补教材不足,丰富地理课程资源。地理教材上有些内容理论性很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学生听起来会感觉枯燥无味,不容易理解,而地理新闻中有比较多的地理知识是学生生活周围的地理现象,一般比较生动有趣。

地理教材也不是每年都会修订或改版的,要隔几年才会进行部分内容的更新,所以地理课本上有些数据、观点等都比较陈旧,而地理新闻时效性极强,一般都是最新的地理数据、地理观点、地理图片等。此外,地理教材在有限的纸张阐述的地理知识也是有限的,只能把一些最为重要的地理知识表述出来,而地理新闻涉及内容丰富,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地理知识,可以极大地丰富地理课程资源。

4.提高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以及地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针对地理新闻中出现的各种地理现象,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地理问题,然后试着让他们自主合作寻找答案,解释地理现象,并给出对应的解决问题措施。

在利用地理新闻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从中提取相应的地理知识,并合理结合教材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地理新闻的效果,在这个过程,地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二、地理新闻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地理新闻包含众多的地理知识,能够运用到地理教材中,与其结合的例子太多,不可能一一列举出来。当然,也不是随便一条地理新闻就可以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去,在运用地理新闻时,应该遵守科学性、相关性、及时性、趣味性等原则。下面简单举几个地理新闻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例子,以探讨地理新闻运用于地理教学中的成效:

1.2013年1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持续低温,南方地区是否应该集中供暖引起了各方争议,各大媒体也持续关注。这是一条非常好的地理新闻,主要谈的是南方地区的气候问题,当然,也涉及到了北方地区,可以说这条地理新闻对地理教学是比较有意义的。如果当时地理课正好讲到气候或者中国南北区域地理的话,把这条地理新闻引入到教学中是很恰当的。生活在南方地区的学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学生,对冬季气温有切身感受。

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将这条地理新闻作为导入课堂的材料,也可以单独列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阐明理由。由于这条新闻涉及到了气候、南北差异、经济、地形、人口等众多因素,把它作为导入材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若单独讨论,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使之学会综合思考问题,且能够提高表达能力。

2.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于同年6月20日首次进行太空授课。大部分学生应该看过这条新闻,它含有很多的地理知识,如飞船发射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对飞船的跟踪、飞船在轨飞行速度,等等,这正好与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的部分内容相对应。在讲行星地球相应内容时可以把这条新闻引入其中,或者讲完课文内容后,再以该新闻进行设置题目。由此引出影响航天基地的选择因素,这当中要考虑到地形、地貌、气候和国防安全,等等,也可拓展出其他航天基地,让学生从地理角度对各个航天基地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当然,也可以介绍与航天器发射、航天基地有关的其他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拓展了学生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进行了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3.进入2013年七八月份以来,南方持续高温无雨,长江中下游地区尤为明显,北方却频降暴雨,北涝南旱的格局逐渐形成,这条新闻主要涉及到地理知识中的气候。在讲中国地理时,有一节专门讲了中国的气候,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也是讲地球上的大气,如果在讲这两个内容之一时,运用这条地理新闻或单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要求学生收集相关报道,然后综合各专家的不同观点,尝试解释其成因,必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中学地理教材上有一幅图是专门介绍中国降雨带的推移现象,但是该幅图的理论性很强,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而若结合上述地理新闻进行具体的讲解,则必将加深学生的体会,从而实现其对该知识点的有效掌握。

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地理新闻是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来源,充分挖掘地理新闻,正确、合理地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黎树式,陈兰英.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地理新闻教学模式探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2(2):87-88.

[4]扈庆宏.巧用地理新闻,提高学生地理素养[J].江苏教育通讯,2009(2):26-28.

[5]谢征.论地理时事新闻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7.

[6]倪菁.时事热点材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7]李二扣.浅谈地理新闻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1(1):2.

上一篇:迟迟不开的家门 下一篇: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