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输液患者静脉穿刺方法的探讨

时间:2022-10-22 07:19:17

长期输液患者静脉穿刺方法的探讨

采用静脉输液仍是治疗各种慢性疾病的常用手段。我院因患者长期输液,静脉条件往往较差。我们通过多年静脉穿刺研究把患者静脉分为6个类型:表浅静脉腔细小型、扁平空虚型、充盈固定型、硬化易滑动型、易破脆弱型、深静脉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例长静脉输液患者,其中男98例,女,102例,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3岁,其中包括肥胖、脱水、失血休克等重症病人。

1.2 方法 见表1。

2 结果

2.1 穿刺成功情况 见表2。

2.2 方法及失败原因

2.2.1 表浅静脉腔细小型 多见于女性、小儿。

2.2.1.1 成功方法 选择1/5、1/4针头,采取二次进针法,进针见回血后,不松止血带推药少许使静脉充盈,再稍进针0.5厘米后松止血带。

2.2.1.2 失败原因 针头与血管腔直径不符;见回血未等血管扩张后,急于进针或偏离血管方向穿破血管;还可因小儿穿刺时不合作造成。

2.2.2 扁平、空虚型 多见于失血、脱水、休克病人。

2.2.2.1 成功方法 扎止血带后,在该血管处拍击数次使之充盈,采用挑起进针法,由浅入深进行穿刺。

2.2.2.2 失败原因 操作者情绪不稳,成功心切;穿刺经验缺乏;病人病情重等导致失败。

2.2.3 充盈固定型 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2.2.3.1 成功方法 常规穿刺法。

2.2.3.2 失败原因 固定不当,针头左右摆动所致。

2.2.4 硬化滑动型,多见于高血压、长期输液及老年人。

2.2.4.1 成功方法 压迫静脉上下端,于静脉上方成30度斜角直接进针。

2.2.4.2 失败原因 进针时静脉上下两端未压紧,固定不牢;松止血带时,弹力过大使针头滑出;或因静脉硬化,失去弹性,进针后回血慢,误以为穿刺失败。

2.2.5 易破脆弱血管 多见于出血热、肝脏疾患。

2.2.5.1 成功方法 采用旁刺进针,进针角度小于15度左右。

2.2.5.2 失败原因 选择不直血管,盲目穿刺。

2.2.6 深静脉 多见于浮肿、肥胖者。

2.2.6.1 成功方法 浮肿者,注射前以食指或拇指沿血管方向呈直线压迫,暴露血管后用直进法,肥胖者按解剖部位沿血管方向穿刺。

2.2.6.2 失败原因 进针过深过浅,来回穿刺致血管破裂。

3 讨论

3.1 在静脉注射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操作者保持良好心态,沉着、冷静,并熟悉各种静脉性质。

3.2 了解患者静脉类型,选择适当穿刺方法。

3.3 对于长期输液病人,争取病人合作,穿刺前用毛巾热敷穿刺部位,使静脉暴露。拔针时,在穿刺点上方压住,按压3分钟,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静脉。做到以上几点可以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上一篇:肺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多囊卵巢综合征行健脾益肾汤对内分泌功能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