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24 01:35:51

肺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近年来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以及器官移植增多、放化疗、慢性病生存时间长,AIDS患者的流行,深部真菌感染呈越来越多的趋势,其中肺部真菌感染又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其临床重要性日趋明显,现将本院呼吸内科2011-2012年收治的84例合并有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

1 材料及方法

1.1 调查本院2011-2012年呼吸内科收治的肺炎、COPD急性加重期、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支气管哮喘病人,痰、血真菌阳性的结果进行分析。

1.2 诊断标准 (1)痰中找到真菌菌丝和疱子,痰培养同一菌种3次以上阳性,(2)、血培养1次阳性,作为标准,结合以下标准诊断肺部真菌感染,(1)病情迁延不愈,近期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加重的表现。(2)胸片及CT有渗出性改变或者有真菌肺部感染相对特异的改变;(3)、有导致真菌感染治疗方面的诱因,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抗生素指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超过2周,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超过2周或静脉化疗2个疗程以上者)。(4)患者均为留清晨痰,留痰前漱口。

1.3 治疗结果判定 病愈,指临床症状消失,肺部阴影吸收;好转,指临床症状减轻,肺部阴影无吸收;无变化,指临床症状和肺部阴影均无变化,加重,指临床症状加重,肺部阴影增多。84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治愈和好转70例,无变化11例,死亡3例

2 结果

2.1肺部真菌感染的基础疾病和诱因 见表1

2.2 84例病人均使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等治疗,治愈55例(65.5%),好转15例(17.9%),无变化11例(13.1%),死亡3例(3.6%)。

3 讨论

真菌感染的发生是机体与真菌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最终结局取决于真菌的致病性、机体的免疫状态及环境条件对机体与真菌之间关系的影响。真菌多生长在土壤中,孢子飞扬于空气中,可能被吸入肺部引起肺真菌感染(外源性)。如曲菌、奴卡菌、隐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有些真菌为口腔寄生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引起肺部感染。例如念珠菌,存在于口腔、皮肤、肠道及阴道。体内其他部位真菌感染亦可循淋巴或血液到肺部,此类为继发性肺部真菌感染。静脉高营养疗法的中央静脉插管如留置时间过长,可使白色念珠菌生长,引起念珠菌败血症。真菌的孢子极易吸入而致敏,再次吸入可引起表现为支气管哮喘的过敏性肺泡炎,病程迁延。

在基层医院,相对以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为主,本组资料显示所选取的疾病均合并真菌感染,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最多见,这与COPD病程长,患者经常应用抗生素及口服激素类偏方药物有关。50%以上合并有2种以上疾病,其中糖尿病最多,感染的诱因中,最常见为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低蛋白血症也为重要诱因。抗生素滥用也有一定比例,应该加强抗生素的规范使用及向患者宣教。

肺部真菌感染在表现上无特异性,往往为继发感染,故临床基础疾病,使用抗生素2周以上者,临床症状不改善,吐拉丝样痰,应要求患者做痰真菌涂片检查,尽早诊断。真菌感染常见3种类型:肺炎型、支气管肺炎型、炎性结节型,加强对真菌感染的认识,对临床用药提出一定的要求,避免真菌感染和及时的诊断与控制是能做到的。

参考文献:

[1] 陆在英,钟南山等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内科学 第7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31-34

[2] 钱小顺、朱元钰,许文兵,127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417-419.

[3] 吴玉华,谢静,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9。

[4] 黄少祥,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第4卷,6期,

上一篇:60例早产儿医院感染的诊治分析 下一篇:长期输液患者静脉穿刺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