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教学法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10-22 04:56:47

浅谈分层教学法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启示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体育的教学模式成了许多教师不断探讨的问题。学生个体存在的巨大差异,使得分层教学对于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十分必要。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些自身的看法。

【关键词】 分层教学法 初中体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69-01

1 分层教学法提出的背景及其含义

1.1 分层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师在不断地探索最合适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在身体素质、性格、爱好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体育教学需要一种适合多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课堂学习取得最大的进步,进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一种分层教学应运而生。分层教学法的运用能帮助学生将自己最大的优势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进而达到身心共同发展的目的。

1.2 分层教学法的含义

分层次教学指的是教师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变过往传统的共性教学模式为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的分层教学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和运动能力等进行分层,对不同的层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相应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反馈都有所区别。通过分层教学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帮助学生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同时树立起自信心,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 分层教学法对初中体育教育的启示

2.1 教师应当充分研究学生,制定好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握教材的内容和自己学生的情况。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体育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别,参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成绩和达标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且每组制定出各自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例如,将学生分成男组、女组两大类,每类里面再细分成A、B、C、D四组,每组学生的体育技能和水平不同,其中A组体育技能等最好,C组最差,每组的要求和教学目标不同:

A组:要求最严格,需要成绩优异,教师可以对这部分学生提出一些高的要求,促进他们进一步提高体育技能;

B组:教师应当鼓励这组学生争当优秀,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指导他们把动作做标准,变得更好;

C组:教师不应对这组的学生的要求过高,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动作要求上,只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就可以;

教师在分层体育教学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做些适当调整。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使得学生努力练习,积极锻炼;对于表现好的同学可以提到更高的层次,同样退步很多的同学也应当被调至下一个层次去。这样一来可以充分活跃体育课的气氛,也能鼓励学生上进。

2.2 精心设计分层次练习

在顺利的分好层后,教师应当精心设计一些体育练习,这些练习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水平来设计,让学生既练习得有趣,又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例如在“跳远”的教学中,教师先在课前认真研读了教材之后,结合每组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目标和要求,尽量让大家都能得到适度的锻炼,同时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下完善自我。

A组:较高目标——能在完成蹲踞式动作后,掌握挺身式;同时能够掌握前滚翻技术和鱼跃前滚翻技术

B组:中等目标——能较好的掌握教材所规定的技术,即蹲踞式和前滚翻技术,鼓励学生练习挺身式和鱼跃前滚翻等较难技术

C组:基本目标——该组的学生一般只要能够掌握蹲踞式动作和前滚翻技术就行,不作其他过高要求。

此外,体育练习中对男女生的要求应适当有所差别,对此,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和技术等。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要达到的目标,要超越的就是自己组的层次目标,不需要担心被其他人嘲笑等。这样的教学无形中营造了一种充满生气和活力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在轻松和快乐中得到进步和发展。

2.3 做好分层次教学的检查与评价

为了确保学生都能完成相应的层次目标,教师应不断地检查以及评价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和技术掌握情况。检查和评价不仅包括本层次目标额完成情况,还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进步情况,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不吝赞扬,以起到激励作用,体现公平。具体来说,不同层次学生的检查和评价标准的设置可以参照如下情况:以跳远技术的要求为例,

A组:85分才算合格,要求能完成蹲踞式、挺身式、前翻滚技术和鱼跃翻滚技术等,鼓励学生将动作做标准;

B组:合格分数为75分,要求能完成蹲踞式和掌握前翻滚技术,能做到其他其他技术的适当加分;

C组:合格分数为60分要求只要基本能完成蹲踞式和会前翻滚,能将动作做标准的给予适当加分或提等级。

这样一来,各层次的学生切能够从自己的每一次进步中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逐渐的增强自信,培养体育的兴趣,进而达到强健身心的目的。

3 结语

总之,教师应当从课程要求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有目的、有层次、有计划的分层教学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华秀.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实施分层体育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11期.

[2] 高增霞.实施体育分层教学的理论探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4年04期.

上一篇:声乐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与现代教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