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减负为增效“导航”

时间:2022-10-22 04:37:24

让减负为增效“导航”

【摘要】:减负增效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门严峻课题。既要减负但同时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减负增效要在教师的课堂中、学生的作业中去落实,在我们的教材内容中也应再去落实点。12时计时法能不能从我们的教材中减去呢?

【关键词】:减负增效;教材内容;删减

减负增效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当前“减负,不减|”这一严峻的课题摆在了每一位教师的面前。既要减负但同时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有句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准备充分,对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所以,教师应花几倍于一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减负增效实际上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

增效是减负的真正目的,而增效重在提高课堂效益。有人认为减负和成绩的提高不可能成正比。可事实是,如果真正做到了素质教育,因材施教,每一节课都有质量,有效益,那学生的成绩是自然升高的。唯有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把知识点吃透,理解到位才能是有价值的45分钟。而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得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同时优化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布置精而活,实而新,趣味性强,可操作性强的作业也是减负增效的重要举措。

减负固然要在我们的课堂中、学生的作业中去落实。那么能不能在我们的教材中再去落实点呢?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趋势比较明显,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已经精减了不少。尽管如此,仍然还有继续精减的空间。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对内容的需求也在逐渐变化。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24时计时法的一点体会:多年来的教学体验,使我深深认识到在24时计时法的教学中常常遇到的同学们普遍存在着认识上模糊、应用上糊涂,以至在时间的计算问题上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等问题。特别是两种计时法联系与区别,可以说学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学生感受到的24时计时法只是从13时到24时这一小时间段与普通计时法有所不同,对于其他时间或接触较少或与普通计时法混淆(如上午和凌晨的时间),造成在当时教学中会了,练习时又会写错。

在当今的社会活动中,“24时计时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邮电、交通、广播等许多部门都用的是“24时计时法”的时间。而且今后会普遍运用以达社会化。所以,我们在这个问题的教学中,必须通过直观教学,务必使同学们充分掌握“24时计时法”。如果就只学24时计时法,我想同学们一定能掌握得很好,但教材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还要求学生掌握12时计时法及两种计时法之间的互化。两种计时的方法在说法上虽然不同,但是归结起来就是同一个钟面的两种读法(两种用法)。无论哪一种用法,可都离不开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12时计时法(也叫普通计时法)是社会上传统的用时方法,它和24时计时法相比较,无非是重复读一次那12个数字,结果就出现了两个1时,两个2时,两个3时……两个12时。例如:钟面上的1时,当天的午夜有一个1时,它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到了中午仍有个1时等。而24时计时法,虽然用的也是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但和12时计时法的读时方法不同。是说钟面上的12个数字不重复读,而是出现连续的读用方法。例如:从午夜的1时一直读到中午的12时后,下面的1时就直接读作13时,那么1时后面的2时就续读作14时……读到午夜的12时时就读作24时,这就是24时计时法,它正好是一整天的24时。

但是大部分的同学往往存在着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在实际的计算中总是糊里糊涂的。另外对于计算经过时间,有两个时间在同一天的,有第一天晚上到第二天的,在同一天的又分上午下午;有的直接可以减,有的还要把普通记时法转先化成24时记时法再计算,情况比较复杂。诸如此类的计算举不胜举,要是见一题就给讲一次怎样的计算,那就麻烦太大了。这部分内容有些学生容易浑浑噩噩的。究竟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期末考查者往往比编者的要求要高一些,配套练习册上的题目也比较难。另外仅仅凭经验和思考来计算经过时间则很迷茫,既然需要计算,又不介绍任何的方法,对于思维灵活的学生掌握的还可以,学困生则非常吃力,常常会出现错误。

试想一下,12时计时法能不能从我们的教材中消失?在我们将来的生活中完全可以不用12时计时法,如果我们都只用一种计时方法――24时计时法的话,那将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特别是现在孩子们的学习任务将会减轻。那也就不会出现以上的问题了,学生在学习这节内容时会感觉轻松了许多,自然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我个人认为学习12时计时法的必要性不是很大,只会增加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就像我们以前的教材中有斤、公斤的学习及与克、千克、吨之间的互化,里、公里的学习及与米、千米的互化,还有亩与平方米、公顷之间的互化等等,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重的负担,如果都从我们的教材中去掉,这样既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又没有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应该在我们的课堂中,孩子的作业中,教材内容的编排中等等方面努力去实现减负不减质!

上一篇:创新品牌背后的时代精神 下一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提升农业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