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的阅读与专业素质训练

时间:2022-10-22 04:25:21

浅谈语文教师的阅读与专业素质训练

摘 要: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促使教师不断地增长着职业的智慧,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在充满创造的快乐阅读体验里相对完美地进行专业素质修炼。同时深刻影响、感染和熏陶着学生人格的积极成长。这种以读书及其人文趣味为纽带的“读书育人”,是教师和学生相互追寻生命价值的支撑,是师生相互的智慧和人格力量的共生共荣。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素质;读书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虽然这是古代文人的故作清高之语,但从浩瀚的历代经典文集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尤其注重读书在培养人、提升人的气质和品行方面所独有的重要作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这些关于读书的诗句是一种明证。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更是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气质修炼之间的关联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现今在各个学校流行的建设“书香校园”,其真谛也正是促使教师和学生的精神发育和人格的共同成长。师生应走进大师们的智慧和心灵世界,认真、虔诚、不浮躁地阅读几本世界名著,触摸和倾听圣贤的心声,引领学生在经典中自觉、有触动地去阅读、描绘大师们的成长轨迹、人格特点、心理品质的图书及其著作,走进他们心灵和智慧的博大世界中去,与大师进行历史和现实的对话、理解和交流,这样沉浸在阅读中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极其美妙、舒畅的体验!这样的师生共读活动显然是彼此人文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的必经修炼之路。

作为一项为人的身心健康成长打基础的工程,教育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但是“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的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周国平语)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大环境下,灵魂空虚和精神萎靡已经成为流行感冒病毒,在不少人的身体里潜伏甚至发作。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靡;人,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才能恪守道德和人格的标准。在社会大环境下想恪守这样的道德操守和人格标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作为一种教书育人的职业,社会对其有着比较高的道德和人格标准,但同时教师作为社会人的一个群体,不能不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细细想来,我们所教授的所有课程,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独特的感知、体验、感悟和发现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谋求自我的灵魂充实和精神生长。这种独特的融入自我生命的体悟和感受是建立在需要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充实之上的,有时还是必须超脱在物欲之上的。所以,我们才会时时挣扎在现实和梦想之间,才会经常困惑在精神和物质之间而不断努力地寻找平衡的支点。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教书育人是天职。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教师都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靡的人,那么教育出来的下一代,他们的精神世界将会是一种怎样“不堪一击”的虚弱?所谓的“教书育人”岂不也成了“岌岌可危”的笑谈吗?“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谋求自我灵魂的不断充实和精神生长,坚定自己的信念恪守职业道德操守和人格标准,努力使自己拥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才能避免自己陷入“灵魂的日益萎靡和空虚”的状态。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散布明媚的阳光在学生的心里呢?答案就是――读书。正如朱永新、袁振国等教授主编的《中国教师:专业素质的修炼》一书中指出的:“和谐提升教师人文素质修养的最好的途径就是读书。”

单就怡神养性的角度来讲,书籍中不管是令人荡气回肠的悲剧之情还是激动人心的豪迈之情,或是催人奋进的崇高之情以及其他的各种美好的情趣……都会在教师持续的阅读中不断滋养教师的情感,逐渐使之变得丰富和细腻,饱满和高贵。在阅读那些大家经典之作,充满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语过程中,慢慢领悟超脱的情怀和睿智的真知灼见,甚至那些平民百姓的,看似平常的平凡小事中也可以折射出可贵的品质和真挚的爱心……这一切阅读和感悟积淀都会使教师的生命变得特别开阔、灵动、开放、乐观、旷达、鲜亮。随着读书的增多、感悟的加深而日渐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品位。

因为拥有了丰厚的读书积淀,在课堂上、生活中,就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就能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知识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因为坚持读书,从中获得的感悟和激情将会促使他们永远大胆创造、革新自我;永远追求那种令学生激情满怀的生命境界。就会更多地设法调整自己的交流方式,引领学生真实、有效地体验和感受学习的过程,在不断获得的过程中真正享受阅读、学习的快乐。我们可以试想:当一个教师怀着被无数感人的形象激动过,被春风化雨般的诗意浸润过,被意蕴悠长的充满哲理的文字熨服过,被浓浓的文化盛宴洗礼的心灵走进课堂时,就会全身心地沉浸在特定的教学情境里,完全地把自己融化在课堂中,才情、思考都会充分地展现出来,他的教学就会产生直达学生心灵的震撼力,从而使教学产生令人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

这样的教师进行教学,表面虽然只是他的言语世界,实质却是他的精神世界――心灵和人格的体现。也只有这样精神世界丰富而饱满、专业素质出色的教师,才能以自己独具的慧眼发现课程的独特、闪光的精彩点,再穿插以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在课堂上承载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在课堂上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最大限度地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样的教师,他的最大魅力就是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快乐地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创造于其中。

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读书,就能引领我们打开教师个人成长、传播交流人类创造的智慧之窗,掌握追寻生命价值大门的这把金钥匙,就能让浓浓的书香伴随我们无悔的教师生涯,就能让书籍成为我们终身不离不弃的良师挚友。人生之路以书为侣,才能真正拥有充实灿烂的人生,美好人生请从读书始!

参考文献:

朱永新,袁振国.中国教师:专业素质的修炼.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1.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八一中学义教部)

上一篇:精选 细组 巧改 下一篇:莫言:不敢骄傲,不敢不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