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成熟

时间:2022-10-22 03:52:48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成熟

【摘要】本文从教师成长的全过程出发,分两个阶段四个层次深刻而全面的阐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环节、动力和成熟教师的标志特征等主题。

【关键词】教师成长 过程 动力 成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62(2012)08(a)-0163-02 追求教育公平、实现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有很多问题,但我们认为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尤其是整体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关键。我们江苏已基本实现了教育区域现代化,各学校的硬件条件基本差不多,教育质量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我们认为应当透过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寻找到教师成长的真正动力,使更多的教师成为真正成熟的教师。

1 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人才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专业人才的成长分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教师作为专门从事教育人培养人活动的专业技术人才也不例外。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源于其职前的积淀和选择。如果没有职前的积淀和对职业的选择就谈不上以后的什么专业成长。我们曾经对我市二十所中小学600名在岗的中青年教师进行调查。其中76%的来源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9%的来自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13%的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学毕业后做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后来通过函授、电大、自学考试等途径拿到文凭转正定级的教师,大约2%的来自部队转业或退伍的军人。我们说无论是哪一种出身、哪一条途径来的教师,他们过去都已经有了相当的积淀和准备,当初从事这种职业、走上这个岗位都是他们的一种选择。报不报师范院校是一种选择,大中专毕业了或当兵退伍转业了从事什么职业是他们的选择。无论是他们主动的选择还是迫不得已的被动的选择,最终都是他们的选择。没有这一次的选择,没有已有的积淀和准备,就根本谈不上以后的专业成长。

其次,教师的专业成长源于教师职后的自觉选择。关于教师成长的相关研究成果表明,教师职后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两次飞跃。第一个阶段是角色适应阶段,主要是从新教师刚走上教师岗位到适应岗位工作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的年轻教师为了尽快地适应岗位角色、轻松工作、被领导、同事、学生、家长认可,一般他们都遵章守纪,以老教师为榜样,勤学好问,积极上进,专业成长普遍比较快。第二个阶段是经验积累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成长,大多数的教师积累了很多经验,能轻松地胜任本职工作,成为了合格教师或教学骨干。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次飞跃,这是很多教师都能实现的一次飞跃。这时候每一个教师都面临新的、又一次的选择,那就是是否选择通过第二次飞跃进入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三个阶段,即专业成熟阶段(真正成熟的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第二个阶段的教师往往是人到中年,工作得心应手、轻松自如,有了中高级职称,似乎已经很成熟,似乎不再需要什么专业成长。他们没有了专业成长的动力和方向,出现了专业成长的“高原现象”。这时候很多教师放弃了选择,不会了选择,因此很多教师实现不了第二次飞跃,到达不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三个阶段,不能成为真正成熟的专家型、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

其实,即使一些教师到达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三个阶段,成为了专家型学者型的教授级教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也还有一个选择的问题,有一个专业成长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教育有两个根本的规律:一是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二是适应并促进学生的发展。社会日新月异,对教育的要求不断变化,学生的身心状况也在不断的变化。我们教师必须不断的进行选择,不断的专业成长,这样才能即时的适应和满足社会和学生的发展要求,才能够有效高效地促进社会和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即使一个教师已经成为真正成熟的专家型教师还有个自我选择是否继续成长、如何继续成长的问题。否则你会很快成为被时代淘汰的九斤老太。

2 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

理论和实践已经告诉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取决于两个驱力:一是内驱力;二是外驱力。所谓内驱力就是一个人自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就教师而言即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动力、根本动力。这种内驱力主要表现为发展主体思想观念的认同、职业道德的追求、事业心、良心、责任感、荣誉感、被爱被尊重的向往等,是一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众所周知,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师本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对教师来说更容易具备,有更强烈的追求。一个教师如果选择了这种自我实现的追求,选择了对职业的认同,选择了事业心、良心、责任感、荣誉感,那么他们就会勤于学习、勤于实践、勤于总结、勤于反思。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他们就会得到很好的专业成长。相反,如果他们选择了随与而安、满足现状,就容易缺少自信、没有压力,没有竞争意识、危机感淡薄。他们就不思进取,没有追求。他们就谈不上什么专业成长,至少不会有很好的专业成长。他们可能工作一辈子,到退休也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教师。

如果说内驱力解决的主要是价值取向、职业认同、思想观念的问题,那么外驱力解决的主要是行为态度问题。所谓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驱力就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外在驱动力。主要是外在的条件、环境、制度规范的制约等所形成的外部动力。比如社会和学校为他们提供图书资料、配备电脑、树立榜样、营造氛围、创设环境、提供经费、制订各种规章制度(如职称制度、考核制度、督导制度、绩效奖惩制度等)所形成的外在动力。人都是有惰性的,尤其是长期生活在基层学校、相对封闭、容易满足、容易安于现状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如果没有这些外在的动力,一般他们不会主动积极地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如果一个教师对这些不做选择或做出不正确的选择,比如不去利用这些资料设备、不想向那些榜样学习、不追求职称和相差不大的利益,排斥或消极应对相关的规章制度,他们就不会主动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他们就没有什么专业成长。

3 教师的成熟与成熟教师的标志

如果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那么教师的成熟就是一种境界、一种高度、一种理想。教师经过长期的、不断的正确选择和专业成长,就能成为真正成熟的教师,达到这样的境界、高度、理想。中外学者对这种成熟的教师有过各种近似的称呼,诸如卓越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成功教师等,经过思考和研究,介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和动力,我们还是认为叫成熟的教师比较贴切。这样的教师有着明显的标志和很高的要求。很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有以下特征和标志。

(1)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思想,能对自己的教育生涯作出规划并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2)真诚地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尊重学生,和学生有积极的师生互动和良好的情感沟通,既教书又育人;(3)能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能参与设计专业发展规划,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具有反思的习惯;(5)有灵性,能敏感地觉察到周围环境和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事物和细节,并迅速的利用为教育的素材和契机;(6)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组织管理能力;(7)能全面理解课程标准,熟悉全部教材,明确学科区别,主动按教学规律教学,是学科教学的专家,他的教学是原创的教学、发展的教学;(8)勤于实践,勇于创新,讲究方法,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又自己的教学风格

综上所述,教师的专业成长源于选择,源于教师本人的选择,源于教师本人不断的选择。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选择过程,其基本动力主要有内驱力和外驱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必须千方百计地引导教师不断的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从而使所有的教师得到长期的稳定的高效的专业成长,以便为社会为百姓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卢乃桂,操太圣,《中国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变迁》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上一篇:羊肉 猫腻知多少 下一篇:本报报道后他3天找到失散50年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