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旅游/“才高”为何只有“八斗”

时间:2022-10-22 02:40:59

中国古代的旅游/“才高”为何只有“八斗”

中国古代的旅游

我国旅游文化源远流长,根据历史记载,最有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的要算出使旅游、文人旅游、考察旅游、宗教旅游四种。

出使旅游

以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和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最为著名。张骞受汉武帝的派遣,两次出使中亚各国取得成功,使经由河西走廊通往中亚的道路畅通,成为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郑和受命于明成祖朱棣,先后七下西洋,经37个国家,最远到达赤道以南的非洲东海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对亚洲、非洲的访问,对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人旅游

最突出的是南朝诗人谢灵运,他任永嘉太守时,游遍了当地名胜。他在旅游中,对山水景物观察细致,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写景名句,成为我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代曾漫游蜀中峨眉、青城诸名山,后经江陵,入洞庭,登庐山,下金陵,历扬州……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祖国的壮丽河山在他的笔下生花。此外,杜甫、苏轼、杨万里等人也在旅游生活中写下了无数名篇。

考察旅游

最典型的“游客”要数汉代的司马迁和明代的徐霞客。司马迁从20岁开始旅游天下,足迹几乎遍及全国。他通过详细的考察,掌握了丰富材料,写出了著名的《史记》。徐霞客三十多年如一日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按日记载,写成了富有地理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徐霞客游记》。北魏郦道元考察江河而编《水经注》,明代李时珍踏遍青山原野而著《本草纲目》等,都可说是得助于考察旅游。

宗教旅游

以晋代高僧法显的西南之行和唐代佛学家玄奘西行取经最为著名。法显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历经30多个国家,写成《佛国记》这部在文学和地理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杰作。玄奘长途跋涉17年,游历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后由门徒辑录成《大唐西域记》。(程智慧)

“才高”为何只有“八斗”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之类的词语,常被人们用来形容才学渊博,识见卓绝。“斗”是古代的容量单位,大约等于现在的十升。古人常用“斗”来盛粮载物,如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说起“斗”怎么用来形容才学,又怎么偏偏是“八斗”而不是“十斗”、“百斗”,这还有一段小故事。

宋代的《释常谈・八斗之才》中解释说:“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在《南史・谢灵运传》中也可以印证。谢灵运是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精警富丽,写景谈玄;其人性喜游山玩水,耽于山水景色描写,确立了我国山水诗的地位。他的诗在当时堪称佳品,不但语言工整精练,而且境界清新自然,犹如一幅幅鲜明的图画,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美。当时及后世的许多文人雅士皆对其诗青睐有加,竞相学习模仿。

谢灵运出身名门,是东晋名臣谢玄的孙子。他世袭康乐公,又才华出众,所以自命不凡。他曾经说: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的才学可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此语一出,遂不胫而走。自此之后,人们便用“才高八斗”比喻才学出众之人。

上一篇:小脚老太爱喝茶/你们又“失算”了吧/童心老人... 下一篇:图说二十四孝故事――卧冰求鲤/一切服从老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