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鸟巢”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2 02:25:56

自制“鸟巢”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1 - 088 - 01

早产儿因其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生后往往合并多种并发症,住院时间长,护理难度大。良好的护理是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环节。在护理早产儿时适宜的卧位对治疗和预后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早产儿生后都放入婴儿培养箱内,传统上暖箱内的卧位均采用平卧位,这种卧位经常导致一些病理现象的加重和护理并发症发生如:激惹、呼吸暂停、呛奶、误吸、头部变形、下肢水肿等。

针对这种现象,近一年来我们在暖箱内放入自制的“鸟巢”,将早产儿放入“鸟巢”内,可明显减少上述症状的发生。经过58例患儿的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制作方法

全棉浴巾一条150cm×50cm,全棉毛巾一条25cm×25cm。将浴巾纵向折替或卷成长筒状,两端压在暖箱床垫下约10~15cm,后面根据患儿的身长做成圆弧状,据床垫头端20cm处放置用小毛巾卷成的毛巾垫即可。圆弧l的大小可根据早产儿的身长灵活调节。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均为我科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58例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其中男婴18例女婴12例,平均出生体质量为1674克;对照组28例,其中男婴15例女婴13例,平均出生体质量为1705克。2组早产儿均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胎龄、体质量、性别无组间差异,有可比性。

2.2 方法 (1)分组。随机分成实验组,即采用“鸟巢”卧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平卧位。(2)治疗及护理。2组均使用宁波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戴维”牌婴儿培养箱,常规给予合理喂养、静脉营养、预防感染等治疗。日常护理2组无差异。(3)出院标准:体质量≥2000克,各项生命体征正常。

2.3 结果 2组效果比较,见表1。

表中数据显示,经统计学处理,经X2检验:X2*1=17.99,P

经t检验:t=4.92,P

3 讨 论

“鸟巢”卧位使早产儿的近似于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如“蛙状腿”可使早产儿感到舒适,而且周身均可触及附着物,使患儿增加了安全感,减少了激惹、哭闹等不良情绪,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能量消耗,稳定的情绪还有利于早产儿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加快了生长发育,缩短了住院时间。

由于早产儿颈部肌肉发育不完善,常因过度屈曲或仰卧时舌后坠等造成梗阻性呼吸暂停,甚至脑损伤,“鸟巢”卧位在患儿肩下放置有毛巾垫,可使颈部伸展气道充分打开,避免或减少了上述情况的发生。早产儿吸吮及吞咽能力弱,喷门括约肌松弛,在日常喂养中易致呛咳、呕吐、腹胀、甚至发生吸入性肺炎。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喂奶后除了拍背使其打嗝外还需较长时问保持适宜的如:头高脚低的斜坡卧位或右侧卧位。“鸟巢”恰好能有效的约束患儿的上半身,利于适宜的保持。在蓝光治疗时则常需患儿平卧位与侧卧位交替,“鸟巢”可以较长时间的使患儿保持这种,大大增加了治疗效果,有效地减轻或改善早产儿的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不必再频繁地为患儿纠正卧位,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医院内感染的机会,并且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由于“鸟巢”能有效的约束患儿的头部和躯干,避免了传统卧位中患儿头部左右摇摆或长期一侧侧卧而造成的扁头型,可根据需要塑造良好的头型,从而大大地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鸟巢”卧位时患儿的双下肢呈“蛙状肢”,不仅患儿感到舒适,而且适当的抬高下肢有利于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及增加回心血流量,减少或改善早产儿常见的下肢水肿和低血压。

制作“鸟巢”的材料普通易于寻找,而且材料可反复清洗和消毒,利于长期使用,为国家节约医疗资源。制作方法简单易学,可在护理人员中迅速普及推广,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

4 小 结

通过近一年多来的临床应用,“鸟巢”不仅明显的减少了上述各种护理并发症,早产儿的成活率极大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上升。而且使用方便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缓解了临床护理人员短缺的矛盾。我们认为此法可大力推广普及。

志谢:本文承蒙孙卉芳医师指导

上一篇:健康管理从自我控制饮食开始 下一篇:外伤性脾破裂并失血性休克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