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究

时间:2022-10-22 12:14:1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究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笔者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并就相关内容探讨如下。

一、研究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由于教师认识上的不够,在具体操作时出现了以下问题。

1.组合缺少科学性

合作学习中的“合作”就是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其中在生生合作中,可能有的小组能力较强,有的小组能力差一些,这样容易失去平衡。

2.内容缺少实用性

合作学习中存在形式主义。许多没有合作必要的问题让学生去进行合作学习,摆空架子,缺乏实效。

3.课堂难以控制

这点主要是针对新教师提出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你一言,我一语,回答很积极,这时不好制止他们发言。但是,要完全让他们自由去说,又会影响进度,课堂容易失控,造成“放出去收不回来”的后果。

4.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中,学习好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多,困难学生成了听众,他们越过了独立思考而直接从好学生那里获得答案,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益甚微。

二、研究过程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根据学生差异,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灵活组合。

1.确定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性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确定好学习目标,并让学生明确该目标。制定的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

2.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1)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不同的学习小组。这样划分学习小组缩小了组际差别,从而使学生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

(2)不断丰富,激发合作。不但在语文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而且还可经常开展一些其他活动,如指导组长帮助组内成员巩固当天学习内容,互查当天作业,每周搞一次小组娱乐活动、实施组际辩论赛,等等。通过协作活动,使每个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3.小组合作贯穿教学始终

(1)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内讨论、组际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评议,达到纠正错误、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教师要积极评价,质疑问难,开拓创新。

(2)探究中启发心智。探究中针对重点、难点,有步骤、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探究过程中,适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使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动,优化组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在组内、组际展开讨论交流,使人人都能获益。

三、研究结果

1.实验成效

从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来看,着手点要落在提高参与面、增加学习的实效性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学习的效果比原来要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竞争意识,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2.存在的问题

(1)活动设计不太容易,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与教师的自身水平有一定的关系。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以便更快地适应并胜任这一任务。

(2)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帮助较少。资料太少,有的条件还不成熟。

(3)教师布置任务后,没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立即让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影响独立创造性。

(4)在强调合作学习的同时,忽视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有时会埋没部分学生个体的创造思想。

以上谈到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探索,以求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只有努力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民主、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合作学习氛围,才会对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起到巨大的作用。

上一篇:利用课堂朗读课提高小学学的阅读能力 下一篇:浅谈如何深化档案管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