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培养和调动

时间:2022-10-21 11:22:08

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培养和调动

兴趣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年纪小,自控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决定了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动力首先是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激发和保持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生持久的数学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培养和调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引导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浓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巧设问题,让一个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在教学时我经常注重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设疑探究或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方法来引入,不仅能指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l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这一规律的过程是教学重难点。如何如破这一重难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学生常用的一副直角三角板,我提问:请同学们说说三角板的每个角的度数是多少?学生1指着三角板的角回答:这个三角板的度数分别是90度、60度和30度。学生2指着三角板的角回答:这个三角板的度数分别是90度、45度和45度。我再次提问: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请同学们说说这两个直角三角板的内角和是多少呢?学生很快回答到180度。这时我又问道:是不是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此刻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我没有急于肯定或否定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度?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

2、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小数点移动”一节内容时,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孙悟空的金箍棒由短变长,消灭了妖怪”故事:话说孙悟空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头,孙悟空前去探路,不想,遇到一个妖怪,妖怪喝道:“猴头,快交出唐僧!”悟空道:“休想,看我金箍棒!”说着从耳朵里掏出一根0.009米长的金箍棒。妖怪看了哈哈大笑:“小样,用绣花针就想把我打死!”只听孙悟空大叫一声:变!金箍棒瞬间变成了0.09米。妖怪惊呆了,孙悟空再喊一声:变!金箍棒变成了0.9米;说时迟,那时快,金箍棒刹那间又变成了9米,还没等妖怪反应过来就被9米长的金箍棒重重地砸死了。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让学生明白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生活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样,通过教学知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使知识的学习密切地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已有经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既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的用途,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离开数学将寸步难行。如在教学第八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时,我先用超市里物价的标签2.40元和0.60元开始引入,学生能很快地知道这个数的多少和它的意义。这样导入,不仅贴入学生生活实际,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为本课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三、培养学生的成功感。提高学习热情。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首要条件,小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会有学习积极性,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最终取得成功。同样地,也只有学习成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得以长久保持,从而促使他们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第一、要尽量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小学生都好表现自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比如,在班上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这些活动不但能满足小学生喜爱表现的心理,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理解、巩固、活用所学的知识。

第二、要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有的能力强,有的能力弱,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充分靠虑到这一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教第八册《加法交换律》时,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自己先尝试做,正确后,让他们当汇报做的方法和理由,给他们一个充分显示自己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能计算正确就行了。同时还要竖起大拇指,真诚热情的对他们说一声“你真棒”,以表示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的肯定,让他们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这样一来,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了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而这种成功的满足感无疑会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持久的内驱力。

总之,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法很多。它还有待于教师在教学工作探索和实践,但是无论哪一种方法,教师在运用过程中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个性心理差异认真备课、讲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启发诱导学生学好、学活数学,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从而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建立野外创新型整合式实验室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