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题导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及能力

时间:2022-10-21 10:14:47

在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人的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所以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就在于思维能力及习惯的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学习活动中起维护、支持的作用,是学生不断学习、发展自我的基础。学生有了好的思维习惯,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不断获取新知识形成新技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并使学生终身受益。而问题又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康托尔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往往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由此可见,问题导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问题导学;思维能力;思维习惯;学贵有疑;学贵知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9-0195-01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人的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所以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就在于思维能力及习惯的培养。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习惯是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学习活动中起维护、支持的作用,是学生不断学习、发展自我的基础。学生有了好的思维习惯,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不断获取新知识形成新技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并使学生终身受益。而问题又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康托尔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往往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由此可见,问题导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的几点做法:

1.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让学生"敢问"、"想问"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小学生不向老师提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而不敢问。因此,教师应尽力解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为学生的提问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勤于思维,敢于提问。课堂上教师可以允许学生不举手就站起来发言、插话。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若失去发言机会,火花随之而熄灭。教师应尽力在每一细微处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2.留给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善问"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过程。质疑是创新的基础。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等,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创造。

"学贵有疑","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善于提问,教师首先就要在平常的课堂中为学生示范如何提问,并启发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寻找问题,特别是在自已思考后还不明白的情况下,要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让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善于提问的习惯。当然教师也可以采取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做法,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利用榜样的号召力,在学生中形成提问的良好风气。在竞赛中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开动脑筋主动提问而不做"观众",能自觉地在"学中问","问中学"。长此以往学生提问的兴趣越来越浓,甚至乐此不疲,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启发学生问"半径长度都相等"你有什么疑问吗?这一关键处设问,就揭示了征的实质。

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会问"

小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提问题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不知道怎么问,对提问的方式,方法,内容叙述形式等没有掌握。面对新知识点不知道应从哪方面对它进行提问,这类学生占大多数。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让学生"会问"才是具备提问能力的重要标志。

3.1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标中提出"让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生产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发现和挖掘教材中隐藏的数学问题,善于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在教学"年、月、日"认识闰年时,教师可先谈话创设情境: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对照万年历小组合作探究之后就知道了,这样的学习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面对新知识点不知道应从哪方面对它进行提问,这类学生占大多数。

3.2 创设拓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体会到积极寻求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去创设拓展空间,让学生标新立异。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通常是把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的。我在上课时特意留有一定的空间给学生思考,有些同学就提出"能不能利用三角形或梯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圆面积公式呢?"这样,拓展思维空间,不仅让学生在质疑、解疑过程中自主探究、发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问题,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习惯的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并且通过自已的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习惯。

上一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初探 下一篇: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