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

时间:2022-10-21 09:28:51

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抢救。方法 对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20例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进行药物和临时或永久起搏器的安置,探讨心电监护、用药护理、电极脱落的预防、消化道及呼吸道护理、感染的预防和心理护理等。结果 20例AMI合并AVB患者入院后有8例患者给予了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短时间治疗,4转为II度I型,2例转为I度AVB,2例转为窦性心律。其余12例患者中9例发生Adams-Stokes综合征,3例药物治疗无效,均行急诊手术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后8例患者7d内回复至窦性心律,遂撤除起搏器,4例在10d内尚未恢复者植入永久性人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 做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及手术护理能够提高抢救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护理;老年患者

老年人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是一种十分严重的临床危象,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因为心率过缓或者扭转性室速诱发阿-斯综合症(Adams-Stokes),严重时可危及生命[1]。因此提高AMI并发AVB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提高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十分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接受治疗的老年AMI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60~80岁,平均(73.8±8.6)岁,排除严重的肺部、肝脏和肾功能不全者,排除有超过30min心肺复苏抢救史的患者。其中AMI合并AVB患者20例,入院后有11例患者有Adams-Stokes综合征发作,其临床特点为:①无痛性;②休克或昏厥为首发临床表现;③伴有心功能不全。

1.2 AMI的诊断标准 符合国际心中病学会和协会/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的1979年"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①严重的胸痛并持续30min及以上;②发病时间8h以内;③心电图至少有两个相邻导联有ST的抬高≥0.2mV;④近期无出血倾向。

1.3 AMI合并AVB患者的临床处理 患者入院后8h内行常规检查,进冠心病监护室(CCU)对心率、血压、心律、体温等生命体征进行连续严密监测,并进行冠脉扩张、溶栓及活血化瘀等治疗,必要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治疗恢复房室传导。对于需长时间使用异丙肾上腺素维持心率者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但不得超过8μg/min而导致异位节律,将心率维持在50~60PBM最佳。

1.4 临时起搏器手术方法 患者局麻后唱歌消毒右侧颈部及右锁骨皮肤,穿刺右侧颈内静脉或右锁骨下,送入导管钢丝,送入6F鞘管,确认后使用盐水冲洗,送入电生理导管进入右心室,导管进入后可见室性早搏,若无室性早搏出现可将导管远端点击与VI导联相接,若记录到V波表示导管进入右心室,否则需在X线透视下定位,经右锁骨下静脉进入右心室置入临时起搏器,确定点击位置后调节起搏器参数,术后记录12导联心电图。

1.5 治疗结局 20例AMI合并AVB患者入院后有8例患者给予了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短时间治疗,4转为II度I型,2例转为I度AVB,2例转为窦性心律。其余12例患者中9例发生Adams-Stokes综合征,3例药物治疗无效,均行急诊手术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后8例患者7d内回复至窦性心律,遂撤除起搏器,4例在10d内尚未恢复者植入永久性人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

2护理

2.1 心电监护 AMI发病迅速,病情变化急快,死亡率高,因此患者入院后需密切进行心电监护,护理工作者需具备能够快速准确识别各类心率失常波形和ST-T段改变的程度,同时严密监视患者血压,尤其夜间更为重要。护理工作者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症状,重视患者主诉,若有心前区不适、气促心悸、胸闷等症状出现时需及时做好抢救准备。

2.2 保持患者呼吸畅通 未放置临时起搏器的患者常表现为SP02低、痰多、嗜睡,必要时需给予吸痰护理,放置起搏器的患者常出现干咳,可给予镇咳药,次日可加用祛痰药。

2.3 保持消化道舒畅 患者术后需少食多餐,补充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清淡且易消化的饮食方式,保持消化道顺畅,避免便秘发生引起腹压增高而导致电极脱落。

2.4 预防伤口感染 患者术后需隔天或每天清洁皮肤更换伤口敷料,更换时需注意切勿移动电极导管导致电极移位。

2.5 心理护理 护理总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心理状态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正确认识基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3讨论

AMI合并AVB的原因与希氏束和房室结缺血性损伤、迷走神经张力升高等众多因素有密切关联,其中迷走神经张力升高导致的AVB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药物治疗逆转,而对于药物治疗不能短期逆转者需尽早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来稳定患者心率,降低死亡率[2]。老年AMI患者在发病的早期可随时出现心律失常,导致猝死,尤其在夜间和清晨死亡率最高,这可能是因为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提高,致使冠状动脉痉挛和心肌缺血[3]。临时起搏器的安置是AMI合并AVB患者抢救的关键,由于AMI发病急促,所以抢救时间紧迫,需要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术前护理人员需做好药品、器械的准备,并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保证在抢救时快速而不慌乱地进行抢救[4]。临时起搏器容易在患者变换时脱落,因此需要护理工作者做好术后护理保证手术的成功,熟练掌握血压、心电图知识,密切观察电极是否脱落和患者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以防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综上所述,做好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及手术护理能够提高抢救率,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贾百全,彭跃华,吴 静,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8):237-239.

[2]雷玉华,张富贵,李元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1,25(6):525-526.

[3]吕 阳,李玉琴,范英超,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应用体外起搏抢救1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5(31):1905-1906.

[4]米 斌,米敏芝.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分型的探讨[J].大家健康,2013,7(11):80-81.编辑/王海静

上一篇:孤残儿童脑积水头部皮肤破溃1例护理体会 下一篇:急诊科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