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乘法的认识”教学差异

时间:2022-10-21 08:56:42

有感于“乘法的认识”教学差异

摘 要:“乘法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浓墨重彩的篇章,随着课改多年的进程,在《新课程标准》的带领下,让学生怎样来感受乘法的实际意义,值得教师探讨。当前,在新课标的带领下主要是让学生弄明白乘法的产生过程以及乘法的实际意义,通过按群数数的方法研究探讨,感悟乘法的实际意义,并为以后乘法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把乘法的学习重点和意义完全呈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再通过解决问题,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硬性要求。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差异;乘法的认识;意义教学;教学内容

“乘法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浓墨重彩的篇章,各人有各人的教法,各人有各人的感受,随着课改多年的进程,表现也是五花八门。教师们对此内容的教学感受的差异如下。

一、教学过程及内容重视层次有差异

以前重点是强化基础训练,尤其是算式的写法,这点我深有体会。现在则在于感受乘法的意义、乘法的产生和实际应用发展过程。比如在教学中重点观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用乘法,用乘法的简明指出在哪里,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教师深思。

其实在《新课程标准》的带领下,让学生怎么样来感受乘法的实际意义,值得我们探讨。教材是两两摆6朵花,三三摆9个正方形,四四摆黑点,五五摆圆,让学生写出求和,开门见山的教学生把加法改写变成乘法,然后机械地强化练习,直到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这就形成一种机械的传统的强化跟踪式教育。而现在从外景入手,如课本所提示的场景,在游乐场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游玩的人数越来越多时,用常用的简单加法计算比较费时费力了,显得极为麻烦,自然而然的,我们急需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当前比较棘手的问题,这就让学生对我们今天的新课有了好奇的心理,就很自然地过渡到我们急用一种新的方法解决这个麻烦的问题。通过相同的个数,教师要顺其自然地启发学生用相同数和它的个数做想法,用什么样符号连接起来能形成新的算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乘法。把问题和情境设计成人数的计算,老问题,新算法,形式显得新颖,寓教于乐,符合学生的心理。这样就涉及到了乘法的发生及过程的发展,再结合按群数数相乘就能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并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经过这个过程,学生对乘法意义的感受和理解会更为深刻。

二、学习重点内容的差异

以前重点解决加数与个数,加法和乘法的联系及改变方式让许多学生卡壳在这里,没办法理解。而现在在《新课程标准》的带领下,主要是让学生弄明白乘法的产生过程以及乘法的实际意义,通过按群数数的方法研究探讨,感悟乘法的实际意义,并为以后乘法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能很巧妙地绕开那个以前那些比较绕的问题,把乘法的学习重点和意义完全呈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再通过解决问题。

在课改多年的今天,怎样让学生学习到重点的学习内容,更是值得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以前的教材是让学生在机械的训练下重点掌握乘法的算法,直接把学生从加法一下子提到乘法里面,让学生在里面混混沌沌的练习,结果既枯燥,内容又有难度,学生感觉很难学,因为学生始终没明白乘法是什么,干什么的,又该怎么用了。而在现在的课堂中,让学生首先明白乘法是什么,干什么的,在哪种情况下用乘法,这样就让他们明白了乘法的实际意义,也就对乘法的学习有了好的认识,进而更主动地学习了。

三、教学方法及环境的差异

以前的教学,就是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一个教师,另外加一群认真听课的孩子,构成了传统而且死板的样式化教育场景,课堂气氛死板不说,学生参与度很少,是真正的填鸭式教育。

随着城乡教育差异的逐步缩小,以及教学硬件设施的逐渐提高,现在的教学环境相比传统有了很大的改变。

但就教学方法而言,教无定法,我一直推崇只要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就很好了,但不能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形式要活泼,训练要得当。优秀的教师及其他的好方法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应随着学生差异情况而定教法。

在教法设计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上提倡的教学策略,无论备课还是练习,都要用教材中的内容,这样会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课本是那样的接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感觉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乘法及其实际意义。还有在课堂上,让学生看图实践时,必须要注意分析、判断,注意区分。这样,能让学生在辨别的过程中加深对乘法的意义的认识。

在计算过程中让学生加强与前面课程的联系,如按群数数的关系,在所带的问题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主观地发现计数数的多样性、计算的多样性,能加深他们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同时,能把枯燥的死记硬背的知识变得让学生更具有主动性和更高的热情。

总之,本内容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分量,我们要深刻思考,随着课改的脚步,领会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学无定式,但内容始终是我们的出发点,我们要在差异中求相同,要多为学生着想,让学生真正参加到教学实际中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这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韩真嫦,胡军.“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J].贵州教育,2012

(5).

[2]黄玉成.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J].小学教学参考,2000(3).

(新疆泽普县依肯苏乡亚尔布拉克小学)

上一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艺术性 下一篇:分层分组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