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课前板书

时间:2022-09-05 02:29:50

有感于课前板书

下学校听课,经常看到有些老师在上课前就把课题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尤其是上公开课,这种情形就更为多见,有的字写得不满意,还要擦掉重新写,可谓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然而我认为,课题还是当堂板书为好。

跟教育活动有显性、隐性之别一样,教学活动也有显性、隐性之分。在教学活动中,固然是以显性的活动为主,然而隐性的活动所具有的潜移默化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记得我在上学的时候,有位数学老师字写得特别漂亮。他从不使用小黑板之类的辅助教具,凡是讲课该写字的一律当堂板书。他的粉笔字写得既好又快,而且从黑板这头写到黑板那头,其直有如绷紧的墨线。同学们都很佩服这位老师,不少同学竟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起他的字体来,有的还模仿得惟妙惟肖。这位老师是教数学的,不用说其教学的着力点是放在让学生明白算理、掌握计算技能上,至于写字方面的“神奇”效应恐怕是他始料未及的,这真是“无心栽柳柳成行”。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众所周知,小学生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点。语文教师如能在教学时当堂板书课题,而且板书的字形规范、间架匀称、行款整齐,能给小学生以美感,那么,他们便会由衷地钦佩、倾慕,进而心揣手摹。由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对于小学生练好字,其作用是难以估量的。据说齐白石授徒的主要方式就是让他们观摩自己作画,有时也偶尔结合作画作一两句指点,说明何处当用淡墨,何处当用浓墨,何处当用泼墨,等等。学生边看边揣摩,不知不觉地就入了神,步入一种“心向往之”的境界。教孩子写字也是如此,往往讲解十遍,不如示范一遍的作用来得大。

由此我又想到,不光是课前板书课题,有些老师连板书提纲也要在课前写在卡片上,上课时边提问边张挂。且不说这样做有预设框框、束缚学生思想之弊,就写字训练而言,也是放弃了宝贵的训练时机,岂不十分可惜?

课后,我跟一些老师谈及此事,他们之所以课前板书大致出于两种考虑:一是当堂板书太浪费时间;二是自己的字写得不大好,临堂板书,难免当众出丑。

我以为这两种想法都是要不得的。教师当堂板书,以身示法,形象直观,一目了然,正是对学生进行潜在的写字基本功训练,怎么能认为是“浪费”时间呢?至于有的老师怕写不好字会当众出丑,因而放弃了当堂板书,这更是一种消极的做法。在众目睽睽之下写字,的确会有一点心理上的压力,然而有一点心理上的压力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有一点压力可以促使我们写字态度更认真些。有的教师写字不规范,既是当堂板书,便要格外小心。有的字笔顺拿不准,因为要写给学生看,便想查考一番,有把握了再去板书。如此变压力为动力,岂不是大好事?作为语文老师自应字写得好些,如果在这方面有点儿欠缺,那就要下决心补上这一课。有的老师说,工作忙,时间少,怎么补?我以为提笔即是练字时。我们若能自觉地把教学活动中的板书作为练字来对待,那么,我们练字的时间就不是少了,而是相当充分。关键就在于我们是不是有自我训练的意识。

(原载《小学语文教师》1995年第6期)

上一篇:Java EE教学探索:以敏捷开发和极限编程为指导 下一篇:短跑放松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