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诚说民意 直言评“民政”

时间:2022-10-21 08:16:26

2003年2月,省人大常委会任命吴桂英为省民政厅厅长,至今已经整整3年半了。3年半一转即逝,我省的民政事业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民政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民政工作的各项社会效果明显提高。那么,人民群众对民政厅的工作究竟满意不满意?9月25日下午,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在分组审议的基础上,举行联组会议,对省民政厅的工作及民政厅长吴桂英的履职情况进行了评议。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孝琳、陈培德、林清和、张凤鸣先后走上发言席,带着从人民群众中收集来的意见和建议,直言不讳地对省民政厅及吴桂英厅长在救灾救济、社会福利、殡葬管理以及廉政建设等方面工作进行了评议。

评议既充分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不足。委员们认为,吴桂英厅长任职以来,认真履行政府职能,在全国率先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大力推行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努力提高抗灾救灾能力,民政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不少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委员们也对民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和可行的建议。

救助工作不应像“拜年”一样简单了事

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观念的深入,我省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低保工作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现有低保对象62.23万人。对困难群众,各地的民政部门根据其所遇到的实际困难,给予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专项补助,困难群众受助程度和范围逐渐加大。

“但是,在我省,一些具体的救助工作还存在不完善之处。有的地方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还不够及时,在救助资金的使用上,有个县级市民政局,在农村及社会救济福利费中列支工作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挤占专项资金。有的乡镇低保慰问金、春荒救助款等资金未能及时发放到位。也有的地方由于低保政策执行不彻底,资金总体投入不足,产生不按照低保标准发放低保金,降低发放标准,或者采用每年轮换确定低保对象的现象。”张孝琳委员第一个发言,就指出了民政厅在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据一些地方的人大代表反映,由于一些基层民政部门不能全面掌握困难群众的底数,因此出现了对低保条件消失对象没有及时予以调整,少数地方甚至还有低保对象已死亡还在领取低保金的情况。可另外却还有一些符合条件的低保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低、对政策不了解、行动不便等原因,还没有纳入低保范围。

针对上述问题,张孝琳委员认为,新时期的民政工作,已不再是过去简单的发发救济金、节假日拎点慰问品给困难群众拜拜年这样简单了。新型的社会救助体系,需要民政部门真正转变职能,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了解和掌握困难群众的底数,熟练运用各项救助政策,准确发放救助款物,保证救助工作公平公正进行,及时把政府和社会的关怀送到最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的手中。

对各级民政部门的救灾救济工作,张凤鸣委员在发言中也认为,近年来民政部门救助工作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和浙江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相比,和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距离。他十分严肃地指出了民政部门存在的医疗救助资金结余过大,发放门槛过高等问题。

张凤鸣委员根据审计出来的情况,在会上直言:2005年,丽水市莲都区民政局医疗救助资金收入有165.3万元,支出84.9万元,结余80.4万元,占收入额的48.63%。青田县民政局医疗救助资金收入265万元,支出46.86万元,结余218.14万元,结余资金占收入额的82.32%。瑞安市财政安排社会医疗救助资金338.4万元,省级追加56万元,合计394.4万元,当年实际支出10.56万元,仅占预算安排数的2.5%,而瑞安市全年只有32人获得救助,大部分低保对象由于医疗费用支出达不到规定额度未能获得救助。

张风鸣委员严肃指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是民政工作的宗旨。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工作实质上是对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不能因为低保信息不透明、基层低保工作缺乏监督等原因,任意发放或者克扣救助资金,影响救助政策的实施和落实。”

评议是为了促进工作,除了指出问题,委员们在审议发言中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张孝琳委员提出,省民政厅要用法制的手段促进救助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尽量减少救助的随意性,提高救助效力。同时,要加强制度公平性研究,合理确定救助内容和救助标准,防止对社会其它成员、特别是处于困难边缘群体的社会成员产生新的不公平。要注意各项工作细节,完善工作程序,既要避免“开着摩托、打着手机,吃着低保”的现象,又要保障符合条件的人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政府的救助。

要在为老年人谋福利上多想点办法

近年来,我省的社会福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了不少福利院和养老院。还吸引社会资金创办养老机构或托老中心,受到社会和老年人的欢迎。群众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是,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在给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地方政府在兴办福利院、养老院时,为了维持生存或达到创收赢利的目的,只对有钱人开放,让一部分真正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望院止步’,使得该照顾的人得不到及时照顾,背离了政府救助的初衷。”陈培德委员在发言中指出了我省民政福利事业中存在的问题。

陈培德在发言中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在调研时,有群众反映,某县政府投资建立的一家老年福利中心,2002年建成,面积1.2万平方米,共有240张床位。但目前实际入住的孤寡老人只有21人。还有60至70个床位租给了退休教师和退休职工住。另外空余的床位则开始对外搞创收。

张凤鸣委员在发言中,列举了两件事,一件是台州市路桥区福利中心将用公益资金赞助建成的福利中心大楼,出租给个人开办大酒店。另一件是长兴县福利院被浙江武义田歌实业公司租赁。张凤鸣指出:“这些做法都不符合公益金‘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原则。”

对此问题,陈培德委员指出,要加强对政府投资兴办的福利院、敬老机构的监督指导和规范管理。政府投资为主兴办的各类福利机构要充分体现公益性特点,福利事业应该在为老年人、残疾人谋福利的方面多想点办法。真正让那些生活困难,需要照顾的老年人能住得进,住得起敬老院、养老院,让他们颐养天年。同时,还要创造条件,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创新社会福利服务机制,保障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殡葬价格“虚高”,“青山白化”已成顽症

近年来,凡办过丧事的人都知道,如今办个丧事开支不小。因为一些经营性公墓、骨灰盒价格偏高,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难以承受。一个像样一点的公墓的价格高达几万元,稍微好点的骨灰盒要上千元或者上万元。殡葬费用一路飙升,令许多工薪阶层感叹:“如今死人也死不起啊!”

今年上半年,省物价局在专项检查中发现,殡葬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利用所谓的高档炉、捡灰炉,擅自提高火化收费标准,多数地方每烧一具尸体收800元,有的甚至超过1000元;二是在服务收费中自立一些变相的或延伸的收费项目,如抬尸费、消毒费、加班费等等。

林清和委员在发言中指出,长期以来,由于多数殡仪馆被定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政府对殡仪馆建设和火化设备基本不予投入,加之燃油价格的不断上涨,按规定火化费最高按200元一具收取,但殡仪馆是烧一具亏一具,这样就使得不少殡仪馆采取堤内损失堤外补的违规措施。

某市审计局在对民政局的审计报告中提到,某殡仪馆2005年殡葬用品销售收入469万元,而进价成本是222万元,仅此一项利润率达111.3%,其中骨灰盒销售收入379万元,而进价成本只189万元,利润率达100.39%。

林清和委员一针见血地指出:“殡葬用品价格虚高,究其原因在于行业独占经营,未能形成竞争的市场机制,丧户更没有挑选和讨价还价的余地。从调研的情况看,尽管没有明文禁止丧户自带骨灰盒,但事实上出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殡仪馆之外的骨灰盒经销者很少,丧户自带骨灰盒的也很少。”

关于殡葬价格虚高的问题,许多委员在审议中也认为:“在殡葬领域,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职能与市场经营行为混淆在一起,殡葬事业单位管办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的现象比较普遍。”

对此,委员们提出,殡葬行业是特殊的公益性的服务行业,政府有责任让所有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众,能最后一次平等地享受到这种公益性。然而正是长期以来政府投入的不足,使得殡葬行业只能依靠行业独占经营带来的经营利润,来偿还建设资金,弥补公益性亏损,维持自身的发展,但同时也淡化了行业的公益性,侵害了群众的利益。火化作为政府倡导、主导并用行政执法加以保障的重大殡葬改革措施,其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维护公众利益的作用不言而喻,但行业垄断恰恰背离了殡葬改革的本意。

林清和委员坦言:“如果这种体制再不加以改革,极易诱发腐败。”有资料显示,2003年以来我省殡葬服务机构违法违纪7人,占民政部门违法违纪总人数的26.92%。对此林清和委员提出,殡葬改革是一项移风易俗的社会变革。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管理、规范服务,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改革不合理的殡葬管理体制。

在评议中,林清和委员还对我省始终存在的“青山白化”现象,提出了批评。我省虽历经十多年对“青山白化”的整治,许多地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遗留的问题还是不少,“青山白化”现象在温州、台州一些地方还是比较突出。

林清和认为,对“青山白化”,少数地方未进行实质性的治理,在一些重要城镇附近,“白化”依然是一种负面“景观”。在一些地方,治理标准不高,只是作了表象性、应付性的处理,“白化”现象治后复生的问题已成为一种顽症。

许多委员在审议中反映,随着我省铁路、高等级公路的增加和城镇的发展,“三沿五区”范围扩大,应治理的坟墓呈增加趋势,据民政部门统计,目前仍有331万余穴要清理,任务极为繁重。

这些现象的顽固存在,究其原因,是较长一个时期民政、林业、国土等相关执法部门对墓地的建设管理没有形成合力,山林承包者把大片山地(林地)转让他人作墓葬用地,未能受到应有的法律约束。执法监管缺位,民政部门作为殡葬主管部门没有专项执法权,有的专项执法部门没有认真履行殡葬管理执法,弱化了日常管理力度,多年来采用突击手段、运动方式予以治理,未能治本。

对此,林清和委员指出,要把浙南等地的乱埋乱葬严重地区作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宣传效果。要将宣传教育与“青山白化”整治、违法行为处罚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遵守殡葬管理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切实转变群众的传统丧葬观念和习俗,巩固和提高火化率,深化殡葬改革,为殡葬执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委员们的发言结束后,吴桂英表示,要根据这次会议上提出的意见,寻找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切实做好整改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葛圣平、副省长茅临生分别对做好下一阶段的整改落实工作提出了要求。

摄影 蔡荣章

上一篇:平价医院 举步维艰 下一篇:监督为民 人大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