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侦测模型

时间:2022-10-21 07:32:19

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侦测模型

摘要:通过揭示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侦测的必要性,提出了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侦测的风险概率可修正假设、风险状态可测度假设以及风险损失最小化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风险征兆因素侦测的有效性模型以及风险征兆因素侦测的投入选择模型,得出了风险征兆因素侦测有效性的评判公式以及风险征兆因素侦测的最佳力度投入选择公式。

关键词:担保公司;风险征兆;侦测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3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100-02

引言

对担保公司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流程风险、利率风险、政策风险、资金风险、管理风险、人员风险等,从主观诱因或客观诱因来划分,从担保公司内在层面或外在层面来评判,从系统风险或非系统风险等维度来解析,在一定程度上均具有较强的合理性[1]。以此为前提,担保公司的风险库以及针对担保公司风险所设置和安排的问题库、方案库均相对较为完备。但担保公司风险预警管理存在的主要难度和障碍在于各类风险出现的征兆如何,出现的频度强弱、导致的损失高低等往往难以准确评估。即便制定有相对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的担保公司仍无法做到对于潜在风险的动态实时监控,既有可能存在因为对于风险征兆因素的侦测力度过大而造成机会成本或沉没成本过大的现象,亦有可能存在因为对于风险征兆因素的侦测力度不足而造成机会损失或机会收益过大的现象。风险征兆因素侦测工作是担保公司风险预警管理工作的重点,但对于风险征兆因素的识别是一个反复试错的过程,依靠经验判据必然存在偏差。本文试图对于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侦测的微观机理展开研究。

一、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侦测的基本假设

1.风险概率可修正假设

对于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的侦测需要根据担保行业、其他担保企业、被担保企业所经营的类似项目等的风险征兆因素进行判断,包括风险征兆因素的具体表现、出现的频次和频度、风险危害程度等[2]。对于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侦测的先验判断虽然亦建立在一定的统计规律基础之上,但因为担保业务环境的复杂性、风险预警管理人员决策的局限性以及风险征兆因素连锁反应的不确定性,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侦测工作难以做到有的放矢、万无一失。具体包括,风险征兆因素侦测的力度难以准确把握、根据风险征兆因素出现的概率及其潜在危害所做出的判断有失偏颇等等。基于此,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侦测的后验修正很有必要,体现为通过大量的数据购买、软件测试、计算模拟、判据修正等工作获得风险征兆因素的后验概率,以此代替先验概率进行Bayes决策。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侦测的后验分析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风险状态可测度假设

担保公司运营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各类风险千差万别,对应的风险征兆因素亦可能种类繁多[3],在此假定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主要体现为宏观环境、被担保公司信用状况、被担保公司财务状况、担保公司自身业务经营状况等方面。即不同的风险征兆因素在未实施侦测之前均可按照以上大类因素进行大致聚类,并且各类征兆因素可能存在的状态(包括极度明显、非常明显、较为明显、较不明显、极不明显、完全不明显等等级)、可能发生的概率(0与1之间)以及可能造成的条件损失等均可根据先验统计规律进行识别。在对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实施积极、有效的侦测之后,虽然支付了一定的侦测成本,但可根据对于风险征兆因素所处的各类状态重新进行测度。即在风险征兆因素侦测所提供的风险征兆因素各类状态下,实际的风险征兆因素所处状态(主要为等级状况)概率可被测度并将作为侦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数据加以提供。

3.风险损失最小化假设

担保公司的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特别是不同风险的连锁反应以及累加效应对于担保公司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更是不容忽视。对于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的侦测有助于借助后验分析法对于风险征兆因素的状态进行确认或修正,但其没有必要亦不可能识别所有可能的风险状态[4]。换言之,适度、适量、适时的风险征兆因素侦测能够起到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化的积极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担保公司的风险隐患,更不可能因为风险征兆因素侦测工作卓有成效而能够为担保公司创造出超额利润。事实上,降低风险损失可视作为担保公司创造利润的形式之一,至少其为担保公司获取正常利润提供了必要保障和重要支撑。当风险征兆因素发生的概率不同时,担保公司的关注程度和投入精力相对有所不同,风险征兆因素侦测在对风险发生概率进行修正后,将有助于担保公司恰到好处地开展风险预警管理工作。判断风险征兆因素侦测工作是否有效的重要判据即在于以必要的支付修正风险各类状态发生概率后是否实现了风险损失(或潜在风险损失)的最小化。

二、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侦测的模型构建

1.风险征兆因素侦测的有效性模型

假定对于担保公司某一类风险征兆因素存在n种不同的状态,其中第i (i∈[1,n])种状态θi发生的概率为p (θi)(0

p(θi ?j)=p(?j /θi)p(θi)(1)

风险征兆因素侦测之后的后验概率为:

p(θi /?j)=p(θi ?j)/p(?j)(2)

对于风险征兆因素侦测之后的某一状态?j而言,其边际概率为:

p(?j)=p(θ1?j)+p(θ2?j)+…+p(θi ?j)…+p(θn?j)(3)

由以上基本假设及式(1)、式(2)、式(3)可以得出:

p(θi /?j)=(4)

未实施风险征兆因素侦测前的期望风险损失为:

S1=p(θi)Si(5)

实施风险征兆因素侦测后的期望风险损失为:

S2=p(θi /?j)Si(6)

比较式(5)与式(6)可得:

(1)当S2-S1≥c时,风险征兆因素侦测工作通过培育担保公司风险预警管理人员的危机意识,提高担保公司风险预警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增强担保公司风险预警管理工作的精益水平,从而减少了风险预警管理工作的盲目性,避免了过高或过低估计风险征兆因素各状态发生概率的行为,进而节省了风险预警预控的成本。

(2)当S2-S1

2.风险征兆因素侦测的投入选择模型

假定担保公司存在n种风险征兆因素对应的等级,其中任意一种风险征兆因素对应的风险等级ri(i∈[1,n])可能发生的概率为pi(0

π=arr≥rar-b(r-r) r

在以上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可以得出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侦测过程中第j种力度投入方案对应于第i种风险征兆因素状态的收益为πpi,第j种力度投入方案的预期收益为EMVj=πpi,相应的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最佳投入力度方案为r=rj*,此时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侦测的预期收益取得最大值EMV*=EMVij。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侦测工作预期的理想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值为EMI=EMVij。由此可得,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侦测最佳力度投入为r*,侦测工作的价值为EMI-EMV*。

结语

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侦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工作的开展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6],包括需要培养出敏感性强、经验丰富的风险预警管理人员,构建门类齐全、相对完备的风险征兆因素库,设立专门开展风险征兆因素侦测工作的部门和机构,提炼出担保公司风险征兆因素侦测经验的知识库,等等。风险征兆因素侦测工作应该贯穿于担保公司风险预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因为它是担保公司风险预警方案设计的重要依据和参照。

参考文献:

[1] 王旭初.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J].经济管理,2000,(2):30-32.

[2] 何红渠,孙壮志.担保公司贷款担保业务风险管理研究[J].湖南财税高等专科学报,2003,(16):12-15.

[3] 刘宏.担保公司衡量担保风险时应注意的几个指标[J].商场现代化,2005,(11):169.

[4] 孙延兵.担保公司业务办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风险[J].苏盐科技,2009,(3):29-32.

[5] 邱菀华.管理决策与应用熵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6] 冷静,秦旋,张云波.基于信号传递博弈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30):114-116.

上一篇:我国股票期权特点\运行机理及效应探析 下一篇: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