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镂空透雕与现代建筑概念造型设计

时间:2022-10-21 07:23:23

民间剪纸/镂空透雕与现代建筑概念造型设计

摘 要 艺术类教学楼的方案设计除在建筑空间上满足教学功能的使用要求,还应满足人们精神感受上的需求。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元素和仿竹笋型的极具特色的现代建筑文化完美结合,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 剪纸 建筑 竹

一、项目概况

根据规划布局,南通职业大学艺术学院拟建设的6号艺术楼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200平方米,为11层(每层约1200平米),位于青年东路139号南通职业大学校园东北角,东临规划环校道路,西侧为校园水系,北侧为教育路,地理位置适合教学场所。

(二)方案设计的使用功能初步方案

其中第1-5层为艺术学院展示大厅、演示大厅、声乐排练教室、公共教室等项目;第6层为公共办公楼层;第7—11层为艺术学院各教师工作室,电脑、制图、手绘、雕塑教室和画室;建筑模型制作、家纺、广告、包装实训室、专业资料馆等项目。首层层高4.8米,2—4层层高3.9米,顶层层高4.5米,其余各层为3.6米。

(二)方案设计建议

设计方案考虑与校园其它已有建筑物的协调及统一。方案设计内容符合规划批准的总平审定意见和学校提供的使用功能初步方案及建议,符合国家相应的设计规范和标准,达到建筑方案设计应有的设计深度,满足相应院系提出的教学、实训、办公用房要求等。其它用电、用水、网络、通讯、监控、消防、安保等措施主要在初步设计阶段考虑,室外景观应在总平面和效果图中予以明确。

二、规划设计理念和总体构思

艺术学院其本身对学术研究的特殊性与课堂教学的多变性使教学楼的设计注定夺人眼球。我们的以形象高节,色彩柔和,寓意鲜明的“竹笋”为设计构思的母体,设计的作品名为“竹之韵”。并遵循建筑设计的三大要素:建筑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建筑的艺术形象,努力建造一个与众不同又充满寓意的教学楼。

(一)设计切入点

此次设计的切入点为“竹笋”。设计元素为竹。竹笋,是竹的幼芽,以竹笋为造型设计教学楼,将学院的学生都是艺术界的幼芽这一寓意暗藏其中。竹为多年生常绿的草本植物,其生命力十分的顽强,将其作为艺术学院教学楼的设计元素,与学院多年的教育精神相契合。暗喻 “常绿”的艺术学院在以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以此作为艺术楼方案设计的题材在寓意上是很合适的。

(二)设计寓意

“竹”的寓意欣欣向荣,成就节节高升,并以竹子的高洁之气来熏陶艺术学院的莘莘学子。同时不像一般的高楼建筑那样容易给人压迫感的“竹笋”型建筑屹立在校园中,仿佛是雷雨之后,破土而出的竹笋,其造型下大上小,给人以稳定的生长感觉。寓意着艺术学院的学生既有扎实的基本功,又有着如春笋般顽强的生命创造力。“竹笋”色彩为蓝白绿色,既和现有的建筑统一,又突出了自我。重中之重是将整个艺术楼外立面赋予大胆的传统剪纸雕花镂空设计,其可爱的造型令看到的人眼前一亮,心情舒畅。

(三)设计来源

中国民间窗花剪纸作为”非遗”代表之一,其造型地完美性、表达地装饰性、图形地平面性、纹样地抽象性代表了民间美术审美意蕴中独特的风格。艺人们将自然的形态进行归纳、比较、分析,抽出其内在的精神,以抽象的方式表现具象的图形,表达对世间万物形态的理解和心目中理想与希望的情感宣泄。据考证,从商代始(公元前1600—1100年)古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镂空刻花制作装饰品。公元105年,蔡伦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了剪纸艺术。民间剪纸在题材上的一大特点是采用托物寄情的寓意手法。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的“竹”,品德操节高洁、不媚不俗、幽芳清远、风骨逸致、荡污涤垢、亮节不阿;使人襟阔、风逸、格高、趣雅,深博国人千秋爱戴,(见图1)

图1《窗格里竹子剪纸》

在浮雕中,保留凸出的物像部分,而将背景部分进行局部或全部镂空,称为透雕。在我国的传统建筑中,木、砖雕装饰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建筑结合构架、构件形状、利用木、砖材质进行雕刻加工、丰富建筑形象的一种雕饰门类。包括建筑梁架构件装饰、外檐装修和室内装修。它在建筑上应用很广,使建筑与木、砖构件紧密联系,使技术与审美达到和谐统一。

(四)现代建筑概念造型设计

现代建筑包括20世纪出现的各色各样风格的建筑流派作品,现代主义建筑以简洁的造型和线条塑造鲜明的建筑表情。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建筑是一种人造的空间环境,在满足人们一定的功能使用要求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人们精神感受上的需求。概念建筑和概念车是一个意思。是设计师为表达一种概念、一种理念、甚至一种思想而设计的建筑形式。

能否使民间剪纸+镂空透雕+现代建筑概念造型设计使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呢?

上海世博会波兰馆其外部由相互交织的民间剪纸图案组成,阳光可以透过缝隙照入大厅。展馆的展示空间呈几何状,可以被分割成几个小区域,用于小型展览、音乐演出、售卖物品等。主展馆的灯光营造一种明暗错落的效果,内部的墙体也可以作为银幕,设计充满着人性化。(见图2)

图2上海世博会波兰馆

三、《竹之韵》艺术楼方案设计

本设计是运用空间立体构成点线面体几何形体块穿插、虚实对比等手法切割构成“竹笋”形建筑造型,体现了自然的概念;通过建筑的结构使室内产生冬暖夏凉的效果,在屋顶种植绿色植被,反映了绿色环保的意识;在建筑风格上融合了中国传统风格与现代主义风格,以现代主义建筑为整体造型,用中国传统花纹进行装饰,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共生,体现了共生的概念。本设计外立面用碳纤维来造,外在的形式自然可以具有革命性的随意性。

(一)出入口的设置

在面朝南的地方设置了一个主出口,东西两侧都有小的出口,而本方案在教育路利用南北校区出入口相对布置的特点,形成入口围合广场,加强了南北校区的有机联系,削弱了大尺度的道路生硬分隔校园整体性的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整体统一、有机联系为指导的原则,进行方案的深入。

上一篇: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下一篇:浅析职中数学教学改进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