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时间:2022-10-21 07:16:05

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从而使刚接触生物学科的初中生降低对于未知的畏惧。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增加学生的熟悉度,从而更好地使生物学科契合新课标要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

生物学科作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在传统的教学

中,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教学内容联系实际,一味强调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不注重联系知识的实际意义,造成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甚至消失,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注重生物教学的生活化,提升教学效率。笔者依据多年的初中生物教学经验,对于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是学生以往未曾接触过的,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接受生物教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以学生熟悉的知识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熟悉程度,降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恐惧。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教学环境中,教师将生活化的情境引入教学情境中,能让学生自然而然感受教师教学的知识。由于生活场景在教学中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有效激发,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生物知识的奥秘与新奇,从而更加关注生活中生物知识的体现。教师在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以及与教师、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逐步体会到生物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从而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例如,教学“生物变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那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与之相反的现象吗?”从而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对生活中的细节进行想象与回味。这样的提问,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回答说:“我邻居的哥哥个子长得很高,但是他的爸爸妈妈个子都很矮。”还有的学生说:“我有一个姐姐长得很黑,但是我阿姨和叔叔都很白。”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基因变异在生活中的体现,使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生物知识感觉到奇妙与神奇,从而使学生对于生物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生物知识的教学用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来讲解,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生物的身影,亲身感受、体验生物的奥秘。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之后将其有效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将生物知识巧妙融入生活化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对于生活化问题有切身的感受与体会,因此,容易将感情融入教学问题的解决中,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平常生活中,夏天天气炎热时,爷爷奶奶都喜欢在树荫下乘凉,因为树荫下比房屋里要更加凉爽。教师可以将这一现象与生物知识相联系,树荫下更凉爽,是因为植物本身具有蒸腾作用,植物通过水分的蒸腾转变成水蒸气,水蒸气的蒸发会吸收热量,从而大树周遭的热量被水蒸气带走了一部分,所以,在大树下乘凉要比在房屋里乘凉更凉快。还有,在夏天,大家都喜欢往地面上洒水,也是利用这一生物原理,使水分蒸发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房屋中的闷热。教师通过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对生物知识进行讲解,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作业及练习的生活化

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的作业及练习中,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所采用的题海战术,将练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将理性认知与感性体验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投入到生物问题的解决中。因此,在布置练习时,教师将学生的知识运用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并且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解决问题,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题,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完成练习作业。学生通过了解学校和家庭附近对于环境污染的现象、分析污染原因,环境污染对于生物生长的影响产生切身体会,并通过小组间的交流、讨论,完成研究报告。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对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形成深刻认识,有助于学生保护环境意识的培养,能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并且通过小组合作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集体意识,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生物作为我们生活环境中时刻接触的学科,教师要善于运用生物的这一特点,提升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感知、喜爱与好奇,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明海.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的教学途径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

[2]赵慧敏.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5(23).

[3]高中知.关于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快乐阅读,2013(34).

上一篇:初中化学实验实践能力培养 下一篇:浅谈中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