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时间:2022-10-21 07:04:13

论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摘 要]在会计信息质量中,可靠性与相关性是会计信息两个根本的信息质量特征。本文通过比较我国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含义、相互关系、等方面来探讨现实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的权衡关系。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可靠性 相关性

1 可靠性与相关性含义的概述

1.1 可靠性的含义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及偏差并能忠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的质量。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应该是准确的、不偏不倚的。在会计信息的质量体系中,可靠性是基础和核心。我国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就提出“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一表述只将真实性和完整性包涵在可靠性之中,而对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则是以单独条款与可靠性并列表述,但没有条款对中立性进行表述。

1.2 相关性的含义

相关性是指与决策有关、具有改变决策的能力,也就是说,具有相关性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会影响其使用者的决策行为。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我国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对相关性的表述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基本一致。

2 可靠性与相关性性质与确认原则

2.1 可靠性的性质与确认原则

2.1.1 可靠性的性质

部分定性,部分定量。可靠性对于会计信息是部分定性,部分定量的。一个指标的可靠性,以真实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情况为基础,所以真实反映是可靠性的定性部分。或者说,会计信息的生产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最初出发点是如实反映,而且希望客观上也能如此。但由于会计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它往往是近似计量的结果,而且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向的可能所以对其表达或理解只能是定量的。必须承认可靠性有程度之分。它几乎从来不是一个或黑或白的问题,而是一个可靠性更强或更弱的问题。

2.1.2 可靠性的确认原则

根据可靠性的涵义及其性质分析,确认一项会计信息是否可靠应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客观性。客观性源于可靠性的定性部分,会计信息必须忠实反映企业经济资财和债务,是否忠实反映,标准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它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第二,程度性。程度性源于可靠性的定量部分,由于会计信息反映客观上存在计量上的困难,主观上存在偏向的可能,使得会计信息不可能是绝对精确可靠的,而只是在一定程度或幅度内可靠,因此,只要会计信息用户依赖它在一定程度内反映了它意在反映的经济情况或事项,即可视为可靠。第三,信息个体差异性。由于企业每项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程度不同,又由于每项会计信息的用处不一样,导致不同的会计信息之间,可能或要求的可靠程度不一样,使得不同会计信息之间于呈现出个体差异性。因此,确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视不同经济业务、信息的不同用处而定。

2.2 相关性的性质与确认原则

2.2.1 相关性的性质

某一信息是否逻辑的与某项决策有关。回答只有是与不是。但这一信息是否有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的能力,则要看这一信息对决策是否重要或金额相对的大,如果是,这一信息具有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的能力,是相关的信息,反之则不是。但如果这一信息与决策没有关系,即使它代表的金额再大,也是不相关的。

2.2.2 相关性的确认原则

根据相关性的涵义及其性质分析崩认一项信息是否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应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第一,客观性。由于相关性源于信息的性质,而信息是客观经济环境中交易和事项的反映,交易与事项是否与决策相关,它不以会计人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独立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之外的客观事实。第二,发展变化性。发展变化性是由客观性派生的,由于确认会计信息是否相关应遵循客观性原则,而客观经济环境是发展变化的,因此,相关的会计信息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随着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第三,选择性。这里的选择性,不是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选择,而是各种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相互制约与平衡的结果。并不是所有相关的信息都应该和可能予以揭示,相关的信息首先要能通过重要性这个网筛,其次要能满足一定的可靠性程度,最后还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3 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可靠性与相关性概述我们可以知道,虽然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两项重要的质量特征,但是两者之间并不是总保持一致的。在某些情况下,或者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很好,但相关性又较差,因此需要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一份综合报告《改进财务报告…着眼于用户》特别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并使其成为贯穿报告的主线,但这份报告对现行的许多会计政策仍然持肯定态度,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人的两难选择。由于这种态度在报告中很多时候采取了用户意见的态度,我们可以认为,在美国这样一个会计最为发达的国家,也面临着提高相关性的巨大压力,但若要以降低可靠性为代价,则可能性不大。因此,在可靠性得到基本保证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相关性进而实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可能是美国的较好选择。

而在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的质量不容乐观,在相关性和可靠性方面均存在较多问题。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虽高,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很普遍,所以可靠性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一些。会计信息失真与我国国情有关,比如:国有企业所有者,造成法人治理结构中制衡机制失效、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尚未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使得会计法规之间难免冲突、不协调。这些都为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土壤。因此在我国,目前应该着重关注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不是相关性,把为投资者和有关方面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摆在第一位。只有在可靠性得到基本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尽最大可能地提高相关性进而实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总之,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就是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现代会计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会计目标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一套系统完善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不仅有利于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完善,而且对于全面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准、遏制日益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加快建设沈阳区域金融中心推进沈阳经济区域一... 下一篇:现代会计发展趋势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