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融入生活教学

时间:2022-10-21 06:52:42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融入生活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理念。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之中,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生活 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融入生活是区别于传统的教条式教育方式,生活化的教学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注重生活的本体性地位,让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更加接近现实生活。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品德课上的认识。同时教师也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的把学习与生活相衔接,在学习中懂得生活的技巧,在生活中发现做人的真理。

一、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由此可知,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讲授知识,课堂教学就会枯燥无味,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学生所学到的也只能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有什么用,如何指导实践根本无从谈起。如何将思想品德课中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难懂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态积极地来学习呢?毫无疑问,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是一条重要途径。我们要以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或以社会热点话题、国内外重大事件等为契机,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

如教学《我爱我家》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名字中所包含的深层含义,这样学生就会深切体会到家长对自己寄予的殷切希望与深沉的爱。然后,我再让学生列举一些家长爱护自己的实例。学生说完后,我因势导入:“这一切都融入了家人对我们的爱与期望,我们被家的温暖所包围,生活在幸福中。那么究竟什么是家?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家充满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内容,让爱永住我家。”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愉悦地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二、创设生活化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火

花,营造“对话与互动”的教学氛围在讲《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节课时,学生的情绪一直是高涨的,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一环扣一环地加以深化,让学生既能根据教师设计的思路走,又能比较大胆、开放地展开想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讲授“女生自我保护”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小燕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网友小Q,并视其为知己,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姓名、学校、家庭电话等真实信息告诉了小Q。不久,小燕家被盗,而作案者正是小Q。”小燕家为什么被盗?如果你是小燕,你会怎样与小Q 交往呢?问题一出,学生争先恐后发表看法:有的说小燕傻,不该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对方;有的说小燕诚实,交友真诚。两下争执,引发一个问题:交友该不该诚实,网上交友又应注意些什么?通过讨论,学生认为,交友应该诚实,但网上交友应注意自我保护。于是,我用多媒体打出“老师的忠告打油诗”:网上交友匿名多,人品好坏难分说。切莫透露真信息,小心谨慎没有错。

三、开展生活化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外活动生活化,学以致用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实践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在真正的生活环境中去实践,如参观考察、调查采访、志愿者服务等等。二是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广告设计、举办展览等等。两者都是非常好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学习“感受法律的尊严”时,教师可以请一些专业的法律人士来到学校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普及法律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模拟法庭,进行审理、辩护等活动,让专业的法律人士进行点评、指导,帮助学生认识法律、学习法律,提高法律意识,从而知法、守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尊重法律的尊严。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提高了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融入生活

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心理素质的人才,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与国家的人。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评价的成功与否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的有效评价不是单一的评价,而是多元评价,既注重学习结果,又注重学习过程;既关注学生的书面成绩,又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评价要基于学生的生活,体现生活化的特点,让评价为学生所接受,真正成为学生不断上进的动力。在教学中,我将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表现也融入到了评价中。

如在学习了《与人为善》后,我对学生的评价不只是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层面上,还让学生相互列举他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实例,然后我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必要的表扬。这样评价的好处在于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是一种正确的行为,真正了解了如何将所学表现在具体的行为实践中。

结束语: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个永无止境,相当广泛的活动过程,给教师和学生展示个性特长和发挥才能留有足够的空间。而思想品德教学融入生活化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更好的教学方法,将思想品德教学更广泛的与生活相衔接,使学生更好的把学习与生活相衔接,在学习中懂得生活的技巧,在生活中发现做人的真理。

参考文献:

[1]周永新.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学术研究).2012,(7).

[2]丁波.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01).

[3]肖晔.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学术研究).2012,(5).

上一篇:乡土性体育与健康教材本体论的理论意义探讨 下一篇: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