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慢性腹痛”一个清楚的交代

时间:2022-10-21 06:22:47

肠粘连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就连不懂医的人们好像也略知一二,在临床上也是一个被“边缘化”了的疾病,医生们好像都“懒得”去理它。一个有心的医生――武警总医院普外科医学博士蔡晓军,潜心琢磨。并结合高科技仪器――螺旋CT,发明了一个新的诊断方法,让说不清道不明的肠粘连,走出了诊断上模棱两可的尴尬境地,对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可靠的、科学的依据。让痛苦不堪的患者和无可奈何的医生,都有一个新的希望在眼前。

腹腔里装了人体的大部分重要器官

问:请先给读者谈谈我们腹腔的大体构造是怎样的?

蔡博士(以下简称蔡):人体的腹腔犹如一个大袋子,里面装着许多内脏,有肝、肾、胃、脾胰和大肠、小肠,它们都通过肠系膜连接在后腹壁上。腹腔里所有的脏器表面、腹壁的内面都覆盖了一层光滑的腹膜,它能分泌的浆液,保持各脏器之间无碍的运动。这一点对以肠蠕动为主要运动特点的、长达5米的小肠来说,顺利完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的任务,就非常重要。绝大多数粘连是无害的

问:腹腔内粘连(也称肠粘连)是怎么形成的呢?

蔡:由于腹腔内的炎症、损伤,这层光滑的腹膜受到破坏,它就会分泌出纤维蛋白原,进行创面的修复,和树枝折断后渗出树胶进行自我保护是一样的道理。这是人体正常的保护性机制。这种纤维蛋白原,最后可能被完全吸收不留痕迹,也可能部分存留,最后形成瘢痕样组织,使粘连永久性地固定下来,腹腔手术后基本都有粘连形成。这就是腹腔内粘连的由来。

问:具体说说肠粘连的症状和危害有哪些?

蔡:肠粘连的症状相当模糊,差异太大。粘连常将肠管牵拉成尖角或纠集成团,肠管被牵拉固定在粘连处,不仅活动度减小,肠腔的曲折度加大使内径缩小,造成肠腔不同程度的狭窄。就好比日常生活中通畅的道路局部狭窄,发生了堵塞,造成行驶不畅是一个道理。

由于肠粘连使肠管的正常蠕动运行构成障碍,所以患者常常出现不典型的慢性腹痛、慢性消化不良的症状,饮食稍不注意就会腹胀腹痛,严重时可进一步发展成机械性肠梗阻,不排便排气,还出现恶心呕吐,有些患者甚至出现了消瘦、神经衰弱,贫血等。女性由于子宫输卵管粘连,是成为不孕症的原因之一。

问:众所周知,腹腔内手术是形成肠粘连的主要原因,几率有多大呢?

蔡:腹腔手术后或多或少都会形成腹腔内粘连,有些研究表明比例高达70%~95%,但这其中绝大多数的粘连是无害的,只有约占1%~2%左右的人出现上述不同程度的症状。腹内的脏器大都可以发生粘连,但最常见的是网膜和小肠。

问:目前的诊断和治疗现状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

蔡:肠粘连的患者常年到处检查,就是找不出原因,备受折磨,严重者不得不住院治疗。如果通过禁食、输液、胃肠减压还不能缓解,只有再做手术来解除肠梗阻。让人头痛的是术后还是会形成新的粘连,相同的问题不知道啥时候又来了。肠粘连的诊断也是现代医学的难题,目前还是依据患者有经常性的慢性腹痛或机械性肠梗阻反复发作的情况,结合腹部手术外伤史,作出推测性诊断。尽管现代医学已有超声、CT、磁共振等影像检查方法,还是没有找到适合肠粘连检查的技术手段。只有在麻醉状况下,进行开腹手术或是腹腔镜手术时,人们才能看见肠粘连的真面目。

气腹照影让肠粘连原形毕露

问:面对这个虽然要不了命、但又让患者和医生处在两难境地的疾病,您和同仁们探索出了在CT下气腹照影的诊断方法,先说说气腹照影是怎么做的?

蔡:2007年初,我们在长期潜心探索研究诊断术后肠粘连的道路上,跨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通过气腹造影后螺旋CT扫描的方法,第一次以直观的方式,将腹壁肠管粘连展示在世人的面前,使术后肠粘连的诊断水平由依据症状的主观臆诊提高到客观的影像判定。

具体做法很简单,就是通过一根细细的针管,将无菌气体注入腹腔,气体将摞叠在一起的肠肠肚肚分隔开来,使肠管和腹壁的粘连就得以拉伸展开,在CT扫描下,其形态特征毕现,一览无遗。检查完毕把导管针的开关一松,就可将腹腔里的气体泄放干净,患者腹部立即复原,毫发无损,不用麻醉,安全简便。

问:检查出粘连的程度和位置了。又该怎么治疗呢?

蔡:检查的目的最终是落实到治疗,现在有了这个检查,外科医师能够依据肠粘连的形态特征,进行确诊并判定它的危害性。相对单纯的局限性腹腔粘连患者。配合腹腔镜手术微创松解粘连,是当前术后肠粘连的最佳诊疗方法。对粘连较重需要外科开腹手术的病例,气腹造影能够全面地提供腹壁粘连的病变信息,使得手术的目标、入路、困难评价和疗效展望都能在术前作出较为切合实际的判定。

问:这个发明还有什么意义?

蔡:气腹造影螺旋CT扫描检查方法的问世,翻开了术后肠粘连的诊断治疗的新篇章,是我们认识术后肠粘连的工具,首先就是诊断水平的提高,其次将会大力推动相关的临床研究,还有相当多的未知世界等待我们去认识去探索,如各种术后肠粘连预防措施的早中远期的评价,术后肠粘连发生发展规律的系统研究、手术的适宜时机等等,更重要的是确实帮助患者省去了东奔西走、多处检查的痛苦,节省了医疗费用,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 肠粘连的独白

亲爱的读者,我叫肠粘连。大家知道,正常的腹腔表层覆盖了一层又薄又亮的腹膜,腹腔内的脏器表面也被腹膜包裹,腹膜间有少量的液,这样脏器就能相互滑动,彼此谦让,各尽职守。我的学名是腹腔内粘连,指的就是脏器与腹壁、脏器与脏器相互间的腹膜粘附在一起的状态。当机体腹腔中出现炎症、损伤、感染和缺血等异常时,就可能会有我的存在,尤其是患者腹部手术后可能性更大,为此医学上又给我一个“术后肠粘连”的大号。我的个性就是喜欢拉拉扯扯,将肠管、网膜这些兄弟哥们粘连在一起,搞些小动作,这些通常不算出格,一般也不碍事。当然,凡事都有个限度,若是粘连在一起的哥们只知道自身的利益,抱团抱得太紧了,也会让人难受肚子痛。要是在患者出现肠道功能紊乱时,还不肯谦让,顾全大局,就真会闹出惊天动地的动静来,造成胃肠道这条生命要路的堵塞,即肠梗阻,这种肠梗阻被称为粘连性肠梗阻,有时会产生致命的后果。这样一来默默无闻的我一夜就成名了,医生们已认定我是造成肠道“交通堵塞”的罪魁祸首,所以大家都叫我肠粘连,真名反而不为人知了。

由于我比较低调,隐身技术高超,所以超声、x线片、CT、磁共振等检查都没法叫我现形。只能靠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检查发现我,但代价太大,不到万不得已没人愿意这样做。我做坏事通常是不留痕迹的,所以总叫人琢磨不透,为此还挺得意,因为现在是法治社会,医学也讲循证治疗,没有证据你咋定我的罪。如发生肠梗阻时,医生首先就想到是不是肿瘤、炎症、畸形等这些哥们干的,只怪他们的个性太张扬了,容易被人识别。即使排除了他们的嫌疑,怀疑是的,也只是说说而已,并

没有人和我较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到现在对我不仅无药可治,甚至连预防我的方法也没找到。我还有股死缠烂打的劲,谁要是硬来分开我,我会较劲再粘上跟他没完。因此只要我不威胁患者的生命,医生们就不会拿手术刀来和我较真。但我通常也不会太张狂,往往是闹腾一阵见好就收,省得大家都尴尬难受。我知道自己对医生们只要隐藏好,不留证据,尽量不正面交锋,他们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这样我就能长期在患者的腹腔里偷着乐。只是苦了患者,由于缺乏证据而投诉无门,有些患者都快被我折磨的成精神病了。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患者手术后的很多病痛,实际上并不是我的过错,有些不求甚解的医生,不分青红皂白地都归罪到我的身上。我无法现身来表白自己的清白,只好任由别人把脏水泼在我身上,常常成为腹部术后各种得不到解释病症的替罪羊。

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使我这种不明不白替人做冤大头的现状终于有了变化。2007年初武警总医院普通外科的医生创建了“气腹造影CT检查”的方法,破了我的隐身术,将长期遮掩我的面纱给揭去了,还我本来面目。这种方法首先在患者腹壁上插入一根细塑料针管,将过滤的无菌气体导入腹腔,腹壁就会像气球一样给吹起来,这样肠管和腹壁切口的粘连得以拉伸展开;然后在CT检查下,其形态特征就会一览无遗。检查完毕打开导气管的开关,腹腔里的气体会自动泄放干净,患者腹部可以立即复原。整个过程不用麻醉,安全简便。气腹造影CT检查比以往的腹腔镜检查还要入木三分,它能够透视,将我的层次结构看得明明白白,这对手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一技术,医生才知道我坏到了什么程度,是不是可以做手术把我教育好、给修正过来。其实,有时候我就粘连那么一点,可却坏在关键部位,通过手术将这些粘连分离开来,只要方法得当,我完全可以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不再犯粘连的老毛病。说实话,大家对我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其实一开始我并不坏,不是我表功,腹腔里没有我,患者的伤口就没法愈合。后来我不知道是怎样走上了邪路,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烦恼。现在我只恨过去太不善于表现自己,所以人们看不见我,无法在关键的时候来帮助、管教我。可江湖游医们也就是利用我无法现身自辩的弱点来行骗,他们吹嘘的各种神药,实际上对我没有任何作用,可患者还在那儿一个劲地吃啊吃啊,真让我既着急又无奈。

其实,患者手术后的许多并发症根本就和我无关,长期以来却背负了各种骂名,真让我郁闷。现在真开心,有了气腹造影检查可以验明正身了,也真心希望医生们弄清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坏了,找出治疗和预防的好办法,让我只做善事不做坏事,这样我也有个好的名声和归宿。

上一篇:放下身心如敝帚 下一篇:身体胖为何肾“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