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兼顾教学成绩及学生的快乐

时间:2022-10-21 06:10:17

浅谈怎样兼顾教学成绩及学生的快乐

摘 要: 今天的教育大环境似乎给学生带来的“苦”要远远大于“乐”,而且这种势头不仅体现在高中阶段,甚至己逐渐向中考、小升初、学前升小学等阶段延伸。多人都有种共识:现在的人从学前班开始就不好玩了,虽略有夸张,但几乎大多数人从幼儿园到高三都处于紧张状态,压力远远大于快乐确是不争的事实。笔者认为,要消除这种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非常必要,这样能让学生更加心情舒畅、更加团结、班集体更有凝聚力,从而促进学习的效率,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 快乐; 舒畅; 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151-01

自己身边很多亲戚朋友熟人的幼儿,一听说要上幼儿园,不是哭闹就是愁云密布、满脸不高兴的表情,幼儿园和小学还稍好一点,到了中学,压力就更大了,快乐就更少了。一个朋友说,他在楼上亲眼所见,今年中考结束的最后一天,市内某中学学生一走出校门,就开始集体性狂撕书本、扔书本,把书本碎片纸屑仍得满街都是,以此来发泄胸中的愤懑。高中,很多学生家长提起高考也是叫苦不迭,老师、学生就更不用说了。总之学生、老师、家长都感受不到学校教育的乐趣。

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

大家都知道,一是教育的大环境所致。高考虽遭大家诟病,但它仍是迄今为止相对公平的选拔机制,让师生、家长倍感压力的这种局面短时间难以解决;二是社会的评价机制助推了应试教育,尤其是家长们眼中只有成绩和升学率,加之部分家长攀比之风盛行,望子成龙心理过度,反过来给学生增加了压力;三是一些老师为了在应试比拼中胜出而不择手段挤压学生;四是一些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差,在高强度的竞争中难以适应而产生的焦虑、压抑心理。凡此种种,都造成学生快乐感降低。

那么,怎么样才能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兼顾学生过得快乐呢?笔者认为:

一、用关爱带给学生快乐促进学习

自己曾多年在农村初中任教,深感农村孩子与城市相比,既有基础差、见闻少、知识面狭窄等不利的一面,同时又有纯朴、善良、知错能改等有利的一面,尤其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把他(她)们的工作做好了,就等于抓住了班务和教学质量的“牛鼻子”。因为这部分人压力最大,有自卑心理,对他们(包括女生,下同)最重要的是尊重,不歧视、多鼓励,别让他们因学习困难而抬不起头,并且发动班干部和学习成绩靠前的同学主动亲近他们,学习上辅导他们。作为老师的我,对他们尽可能和蔼可亲,即使批评,也会讲究方式方法,一是不能讽刺挖苦,二是尽可能不当众批评,三是要真诚地讲道理。

针对初中生大都进入了青春期这个特点,自己专门请一位男教师给男生讲生理卫生知识,我给女生讲有关青春期卫生及生理知识,并让女生选出专门的女生生活委员,负责有关事项。

当然,教师也不是圣人,也有缺点,也会犯错误,对于自己的缺点错误,鼓励学生或在日记中直言不讳提出来,也可匿名写在纸条上,放在讲桌上或塞进我宿舍门缝里。觉得学生说得有道理,我会在班会上勇于承认并道歉;对一些误解则和气地加以解释,决不记恨,更不报复。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使自己体会到,对学生关爱多一点,他们快乐就多一点,快乐多一点,学习劲头就足一点。因此,自己除了带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快乐外,并辅之以恰当的教学艺术,尽可能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恰当的肢体动作,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一些,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讨论发言踊跃,爱上这门课,教学效果自然会好。我可以自豪地说:学生爱上我的课;我的教学成绩从来没有落后过。

二、联络家长共创心情舒畅的学习环境

不知是那位教育家说过:有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家长。今天的教育环境,造成了家长、学生、老师的集体焦虑症和分数攀比症,这其中尤其以家长的攀比心理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最大。例如很多家长喜欢把身边亲戚、熟人、朋友家里那些擅长应试的孩子作为参照物,以此来要求自己的子女:“你看看人家xxx多有出息,去年考上xx重点大学了,你呢……”;“你看看人家xxx多用功,这次考了笫x名,你呢……”如此等等,是学生最反感的方式。这样的家长虽是一部分,但其负面作用不可低估。

鉴于此,我通过家访或家长会了解后,就会与家长经常沟通,共同探讨方式方法,并给出一些建议,如何给学生减压、如何与学生交流……,从而让学生在校内外都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能心情舒畅地投入学习。总之,既要督促,又要讲究方式方法,避免出现“在学校做了大量工作一回家被抵消”的现象出现。

三、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仍是快乐学习的保证

关于如何耐心细致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虽是一个老话题,但每位老师的作法肯定各有不同。很多同事在这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大成效。自己虽天生愚钝,但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首先要了解他们,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更深入了解全班学生心理,除过谈心这种常规方法外,我觉得写日记是个很好的途径。因为想通过谈心去了解学生心理,其局限性太大。一是没有合适的时间(上课时无法谈,而课余时间要让其活动而且也短暂);二是效率很低(每天谈一人次,全班一轮就要近两个月);三是一些学生不善于语言表达,被询问时又是被动时回答,难以畅所欲言,而从日记中可以让老师高效率地了解所有学生的大致心理状况。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本班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孩子的这种现象。根据他们的居住情况,我让他们组成了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有负责人,我还派班干部巡回检查。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相互讨论、互相促进,又避免了留守孩子一个人在家做作业时的卡壳、枯燥、孤独无助,又能增进友谊,满足青少年喜欢聚集的心理需求,还能创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很受大家欢迎。

四、多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

1.在班上开办图书角。我曾经从家里拿了一个过时淘汰的大箱子(有盖有锁),号召全班同学捐书,自己首先从家里拿出一大批书捐出,随即带动了全班的捐书热潮。很快,一个拥有一百多本图书的图书角就建起来了,并选出了管理员,制定了管理规章,使全班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能方便地借阅到图书,活跃了课余生活。

2.定期开展“卡拉ok大家唱”活动,学生诵跃自发带器材参加,孩子们都很喜欢这种活动,也发挥了一些同学的特长,活跃了平时紧张的气氛。

3.利用学校多媒体工具放映与课文有关的影片,例如学和时放映《三国演义》中相关剧集,学孙犁的《芦花荡》时,给学生放映电影《南京,南京》中的相关片段,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开设文学讲座,请校内外文学造诣较深的老师讲解与课文有关的名著,借以推动读书活动。

5.开展类似的师生答问活动,具体做法是:由一至三名文史知识渊博的老师坐台上,由全班学生提出各种不局限于课文的文史问题,如台上老师连续两个问题回答不出应给学生表演一个节目,既活跃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勤学好问的精神。

6.开辩论会,培养学生思辩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7.允许学生自由自在地在教室后的黑板上出谜语、对对联、画漫画、提建议、提意见,培养其创造能力。

8.组织班内小型运动竞技活动,如短跑、跳远、乒乓、羽毛球、接力赛跑……等等。

9.老师加入全班所有同学的QQ群,业余时间通过聊天以互相了解、拉近距离。

总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让学生更加心情舒畅、更加团结、班集体更有凝聚力,从而促进学习的效率,促进全面发展。

上一篇:用个人魅力感染学生 在被漠视中寻求发展 下一篇:“学”“习”“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