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分层?组合

时间:2022-10-21 04:38:01

摘 要:在数学教学的阶段性复习时,任课教师需要给予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复习,有条理性地进行框架式构建,对知识点的分类、相关知识的串联等进行高效复习,从而在巩固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复习;链接;分层;组合

复习课在数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内容都是已经教学过的,我们往往会忽视它的教学,备课、上课都会随意些。比如会把复习课上成练习课,整节课一练到底;会把课上成回忆课,对所学的所有内容都回顾一遍,没有主次,由于内容太多,学生反而会稀里糊涂。其实,练习课也有自身的特点。

一、把本单元的知识点分类、比较,形成知识链接

整理与复习,首先得是整理。整理的意思是去除不需要的东西,使它变得整齐而有条理。运用到整理复习的教学中,就是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比较,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链接。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课时,一共有四个习题。第一题是“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二题是“分别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不难看出,这两题运用的方法就是归类、比较,通过归类、比较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但是,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完成这两个题目,那是不够的。第一,学生只完成习题,并不能形成知识链接,只是把知识点回忆了一遍,并没有提高。第二,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平时练习中易错的问题,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比较,找出异同,让模糊的概念清晰化。

笔者在教学时,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点通过学生的回答画成一个图:

通过这个图,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这个单元的所有知识点。

二、练习题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

复习是把学过的东西再学习,使之巩固。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复习旧知识上,俗话说温故而知新。通过学习“整理和复习”课,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应该有所提高,而不是在原地踏步。这一课主要是练习,那么如何通过练习达到人人提高的目的呢,主要采用分层练习。分层练习的意思是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练习,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还是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课为例,第三个题目是告诉学生长宽高,让学生求表面积,如果学生知道求表面积的公式,就非常容易;第四题告诉学生长宽高,求容积。这两个题目都是基础题,对于优生来说,是探囊取物,只能是巩固练习,不能达到提高的目的,他们会在2分钟内完成,剩下的时间就会无所事事。所以,书上的这两个题目只是学困生的题目,而不能是优生的。为此,笔者让学困生完成书上的两个题目,而优生,则给了两个有一定难度的题目:

第一题:一个会议室,长12米,宽8米,高是宽的一半。要给这个会议室的四周和顶上粉刷,除去门窗20平方米,要粉刷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要花8元涂料费,总共要花多少费用?

第二题:一个长方体玻璃瓶,长宽都是2分米,高是5分米,瓶子里水深3分米,放入一个不规则物体后,瓶子里的水还差1分米没满,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多少?

通过不同的练习,优先和后进生在相同的时间里完成练习,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三、把各课时里的重点、难点、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组合起来

1.学生不会什么,就要复习什么

根据学生平时作业时容易混淆到底是求棱长,还是求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特点,笔者又设计了以下三个题目。

第一题:围一个长方体框架,要用多少绳子,是求什么?为什么?

第二题:把一个正方体玻璃瓶四周贴一圈商标纸,是求什么?为什么?

第三题:求一个长方体能装多少水,是求什么?为什么?

通过这些题目,让学生正确区分棱长、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

2.根据每个课时的知识点设计练习

在教学“整理和复习”时,我们要把所有的知识点合为一个整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部分的知识。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练习:

师傅要做一个长方体米缸,长0.6米,宽40厘米,高5分米,先要用钢筋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多少钢筋?做好框架后,再给这个米缸包上铁皮(有盖),需要多少铁皮?这个米缸做好后,能装多少升的米?

这个习题,就像一栋房子,各知识点就像沙子、水泥、砖块。当把它们拼合在一起成了一座房子时,学生就能明白什么地方是砖,什么地方是水泥和沙子,它们各有什么作用,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了。

总之,在上“复习和整理”课时,教师采用链接、分层、组合等教学方式,就能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时,知识和能力也有一个提升。

参考文献:

[1]叶旭山.注重数学思想渗透 促进数学素养提升[J].福建中学数学,2015(9):20-24.

[2]徐丹,傅海伦.对30年来我国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再认识[J].教育科学研究,2012(8):61-66.

上一篇: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尝试研究 下一篇:小学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从一年级的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