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利用学生回答生成课题资源链接オ

时间:2022-10-11 09:30:27

巧妙利用学生回答生成课题资源链接オ

高中物理涉及力学、电磁学、电学等等内容,内容抽象、丰富且难以理解和掌握.学生课堂回答往往答非所问,甚至错误百出,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回答生成教学资源链接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创新,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整理,使学生更清晰地建立知识学习的思路和途径;有利于教师思想与学生思想的沟通,通过对学生回答的拓展和探究,将“教”与“学”的思路统一起来,形成学生与教师对物理知识的统一理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物理课堂教学资源链接生成之答非所问的妙用

答非所问就是答不到“正题”上,可能会造成“浪费”大家宝贵的学习时间,甚至引起课堂哄笑.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往往会“变废为宝”,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部分学生的思维往往都非常敏捷,敢于创新,在物理教学中有效的利用学生的“答非所问”是对教学手段的拓展,也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和培养.例如,“受力分析”教学中,很多学生一见这类题目就头疼,而受力分析却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教学中,老师提问:怎样对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有的同学就回答了:物体A受到重力、摩擦力、下滑力……,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第一,他们并未对问题进行深思熟虑,所以答非所问,老师问的是怎样分析受力,他们答得是物体A受那些力.第二,他们对于问题的回答带有“浑水摸鱼”的性质,只要是知道的力差不多都说出来,根本没有结合问题的实质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教学中要灵活应用学生的回答生成教学资源链接,由重力、摩擦力、下滑力等引出“效果力”和“性质力”,先解决受力分析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果力”,再由此拓展知识,总结物体受力的分析模式,使学生对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受力分析有个全面的掌握.又如,“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加速度、物体受力及质量的关系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知,教学中学生对于实验充满了兴趣,但对于相关的物理知识却不感兴趣,所以导致课堂教学中老师带着学生做实验,做完实验学生即不能积极的参与讨论、也不能总结出相关规律.在教学中,应先抛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问:牛顿第二定律是研究速度、物体受力及加速度的关系,试猜想一下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这里先避开“实验”不谈,用“猜想”的方式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回答中:有的同学说“成反比”;有的同学说“成正比”,有些同学真的预习了,但大多数学生真“不会”,他们的回答含有猜想、起哄等因素.这时应对学生的回答加以利用,先鼓励学生回答很好、很“正确”,再拓展问题:谁和谁成正比,谁和谁成反比?利用学生的回答生成教学资源链接,引导学生向更深层研究问题.经过这些问题后学生对于实验的思考意识就会增强,他们带着解决问题的决心进行实验,不但提高了实验的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总结的能力.在此例中引用学生的一句答非所问的回答,却引出了正确答案,会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并不难,关键是要展开思维,大胆设想,并将自己的思想引伸、实践,用物理的概念加以分析,就能得到想要的答案,此举大大的激[HJ1.74mm]发了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的幽默回答被老师轻易的化解开来,有利于课堂秩序的维护,并激发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爱戴,促进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物理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

二、物理课堂教学错答的妙用

物理教学中概念、理论多而杂,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初学者难以记忆和理解,例如,“时间与位移”教学中的矢量和标量,很多学生就难以区别和理解,做题中往往混为一谈,此类题目的解题正确率也较低.在教学中巧妙应用学生的错误回答生成教学资源链接,沿用学生的思维方式为载体,将物理知识嫁接上去,以达到学生对物理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时间与位移”教学中,给出A、B、C、O几个点,物体在各点之间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

[TP3GW01.TIF,BP#]

每格为10米,物体从O点沿直线运动到A点,再由A点沿直线运动到C点,再由C点沿直线运动到B点,求出物体到各点的位移.第一,解题中很多学生会将位移与路程搞混,如将O点到A点的位移记作20 m,A到C的位移记作50 m,这里最明显的错误就是缺少位移的方向.教学中对于学生的错误可以用假设正确来推理,如果O点到A点;A点到C点的位移表述正确,那么物体从O点到A点,A点到C点的路程又是多少,可以发现位移和路程完全一样,既然一样为什么不能认为位移就是路程,而要另外的定义位移呢?在教学中可结合学生数学学习的数轴进行教学,“-2”和“2”在数轴上的表示都是距离零点两个单位的数,那么是不是可以说“-2”和“2”一样呢?与数学的结合使矢量的表达更加直观,学生很快会想到方向.第二,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相似与差异,在数轴中规定了“O”点向右的方向为正,向左的方向为负.而直线运动中位移的方向可以设定,此例题中,如果设向右为正方向,那么一开始物体由O点沿直线运动到A点的位移就是“-20”,由A点沿直线到C点的位移就是“+50”由O点沿直线运动到A点再到C点的位移就是“+30”这种对比教学方式使标量与矢量的概念逐渐的清晰、明确,学生能够成功将新知识构建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使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更为熟练、准确.

综上所述,巧妙利用学生的回答生成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思路的延续和纠正,能够使学生的思维领域更为开阔,也使他们更易于接受新的知识,达到更好的理解和应用目的.值得注意的是,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问题思考、回答的特点,紧密地结合学生的思维模式展开教学,将其丰富、有趣的回答生成可以高效利用的教学资源链接,而并非刻意营造知识切入点,牵强的将知塞进学生的脑海,使学生学习的思维模式难以优化,这样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企业投资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EMS物流服务对现代物流服务业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