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话语权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

时间:2022-10-21 04:23:46

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话语权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话语权在发生变化。本文从大学生话语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话语权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着手进行探讨。目的是寻找措施、方法,正确引导大学生话语权的实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话语权;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被赋予新形式的话语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体技术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言论,思想观念会受之影响,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正以强劲势头攻占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大学生合理行使话语权,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话语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

新媒体环境下,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了解大学生话语权是通过哪些表现形式实现。需要不断变换形式,适应社会的发展,切合大学生心理。需要密切联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学生喜闻乐见方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大学生话语权需要通过各种媒介来实现,通过网络论坛、QQ、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媒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学生通过自媒体、大众媒介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形成一定的舆论对事物产生影响。因此,让大学生话语权得到实现和加强,能为建设和谐校园起到积极作用。但是要正确引导大学生话语权的行使,否则会物极必反。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话语权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话语权表达渠道、方式的改变。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渠道的拓宽,大学生的思想易被误导,受到非主流思想的冲击,大学生话语权得不到正确实现,从而偏离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轨道。大学生通过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多种多样的渠道获取相关信息,但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没有分辨的能力,进而会受到非主流思想的深刻影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1]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往往是“灌输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二)大学生话语权表达内容的改变。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与老师进行深度交流,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学习,跟老师进行互动。大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新媒体,关注各种信息,注重表达自身的感受,但是不局限于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感受。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受到不良舆论的影响,及叛反心理,会抵触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话语权表达内容从关注自我利益诉求的实现,拓宽到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但是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大多偏重于纯理论的学习,学习的实效性不强。对于大学生而言,需要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学习,大学生话语也涉及到各方面的内容。他们更注重的是个人品德,更注重如何成就自我。这种形势下,学生往往不愿主动与老师讨论思想问题,其话语权得不到充分地行使。

三、正确使用大学生话语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措施、方法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话语权的正确行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当代大学生个性独立,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部落”、“微信群”等,在这些圈子里,他们往往能找到与自己的思想接近的伙伴。

构建多元化表达方式,拓宽学生话语表达途径。从信件到电子邮箱,从报纸到QQ再到微博、微信,随着时代的变迁与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走向新型化、信息化,其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大学生的话语权也逐渐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开发大学生话语表达新形式。

(二)建立舆情应对机制,确保话语安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受到不实事实或者舆论的影响,甚至是敌对势力的影响,会出现一些偏激的话语。因此,处理好舆情信息,及时引导大学生行使话语权,不断完善舆情应对机制,使应对机制趋于合理化、科学化,是维护大学生话语权安全的重要举措。要建立和完善舆情应对机制,就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听取学生声音,引导学生合理行使语权,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

(三)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实现和发展,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具有理性的政治参与主体,是符合公民社会的发展要求。[2]让大学生适应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变化。探讨接受机制下,怎样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质教育。在大学课堂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做自己的校园媒体,用学生喜欢的内容和方式去做校园媒体,引导大学生话语权的正确行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N].人民日报,2004-10-15.

[2]郭祺佳.大学生网络话语权发展趋势探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2月第28卷第1期。

上一篇: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大会举行 下一篇:医教结合背景下特殊职业教育治疗性音乐教学模...